央广网

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

2017-11-26 09:01:00来源:央广网

  

  年会现场

  央广网厦门11月25日消息(记者 郭婕妤)昨天(25日)上午,以“学术集刊与中国学术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地方社科院、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集刊事业的长远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第六届集刊年会意味着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事业的第二个五年征程已扬帆起航。社科文献出版社全力助推集刊事业的发展,自2016年集刊运营中心成立以来,已为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集刊主编与学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选题、编辑规范、出版传播与数字化的支持与服务。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有集刊256种,南京大学CSSCI收录集刊24种,名录集刊63种,数字资源近800期1.7万篇,馆藏覆盖近400家,已经成为中国拥有集刊种类和南大CSSCI收录种类最多的出版社。

  谢寿光指出,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学术国际化探索与服务的出版社,二十多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积极汲取国际领先的出版经验与技术,并建立海外分社。本次集刊年会聚焦“中国学术国际化”这一主题,期待能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度探讨,如何利用好集刊这个平台,更好服务中国科研,更好地建设中国学术话语权以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学术传播机制。

  华侨大学副校长吴季怀说,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由来已久,并已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领域产出成果;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建“学术资源建设基地”,打造了《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华侨华人蓝皮书》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未来,华侨大学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谋划一批有价值的选题,整合优化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侨校优势,利用好“学术资源建设基地”这一平台,打造更多高水平集刊成果。

  

  颁发社科文献2017年优秀集刊、新刊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发表讲话。他指出,集刊历史已久,并在这六年来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也要适时总结,逐步建立并研究集刊里一系列的学术制度,思考如何才能让集刊真正的成为学术发展当中的耀眼明珠。要充分认识集刊的优势,利用好这个平台,集刊主编和编辑要在栏目设置、集刊专题上,围绕理论和现实的重大问题,贡献议题,推动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争鸣,引领学术学科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把集刊办成学术交流和学术流派建设的平台与阵地。

  李培林说,相比于期刊,集刊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如主动设定议题,关注热点问题;邀请名家,增强影响力以及组织学术对话,开展学术评价等。也要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分步走——优秀集刊要积极组织对话交流,通过与国外著名出版单位合作来打开市场;处于中等水平的集刊要培养自身的学术质量和学术竞争力,提高与国际学术间的对话能力;发展中的集刊则要从集刊的形式、规范和内容规范做起,从办刊的机制国际化做起,尽快形成品牌效应,按照国际规范把自身的制度建立起来。

  会上,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编委会主任童根兴介绍了2017年度优秀集刊的评奖情况,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揭晓评奖结果:《城市史研究》《德国哲学》等15种集刊获得“2017年度优秀学术集刊奖”;《戏曲与俗文学研究》《都市社会工作研究》荣获“2017年度优秀新刊奖”。

  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郑力人就《中国研究与北美图书馆学术刊物经费的分配》、《清华大学学报》主编仲伟民就《学术集刊是打破中国学术期刊不合理格局的利剑》、南京大学CSSCI中心主任王文军就《学术集刊SPQ测评指标体系》分别开展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编辑: 王文伟

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

昨天(25日)上午,以“学术集刊与中国学术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地方社科院、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集刊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