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京津冀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持续 力求“1+1+1>3”

2017-10-27 09:48:00来源:工人日报

  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持续输出

  京津冀基础教育深度合作,力求“1+1+1>3”

  “北师大要在任丘开附校”“今年秋天确定开学”“听说首批能招七八百名学生呢”……河北省的任丘市毗邻白洋淀,直线距离约有10余公里,北京师范大学要在任丘建附属学校(全日制中学)的消息甫一传出,就引起当地不少家长的热议。

  10月13日,首批800余名学生和老师、家长一同出席了开学典礼。就在几天前,北京外国语大学、石家庄鹿泉区政府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鹿泉外国语学校落户鹿泉。

  据北师大任丘附属学校校长马新功介绍,学校的老师全部由北师大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毕业生招聘,绝大多数来自211、985高校,其中研究生占比近半,招聘标准向北京看齐。明年二期工程幼儿园、高中部、国际部也将交付使用。学校体量特别大,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3万余人,占任丘市1/8的生源,将有效缓解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除了任丘,北师大还在河北承德、石家庄、沧州渤海新区等地开设了附属学校。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今年投入使用,9月正式开学。

  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今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京津冀对口帮扶计划出台,自此以后,三地教育协同、优质资源共享的步子越走越快。根据“十三五”规划,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项目将鼓励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引导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与河北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将重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及21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2020年前,三地将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

  景山学校在曹妃甸办分校,涵盖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北大附中直接投入师资和管理队伍在异地办的第一所学校天津市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预计2018年一季度开工建设,2019年三季度完工……好学校办到家门口,推动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名校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也将带动区域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也在协同发展,如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了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对媒体表示,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教育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这样一组数据耐人寻味:2015年京津冀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普通小学的经费投入,北京是河北省的3.52倍,普通初中的经费投入,北京是河北的4.23倍,普通高中为4.22倍,中职学校北京为河北的2.87倍,而普通高校为4.44倍……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讲道,“必须看到,三地教育协同创新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比如,三地公共教育资源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河北的基础相对薄弱,国民受教育年限河北省落后京津两到三年。”

  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输血式”办分校只是其中一环,更重要的是“造血式”盘活薄弱地区的现有资源、整体提升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这其中,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促进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项目已经实施,更多元化的形式、更有力的制度支撑亟待补充。

  有专家表示,京津冀教育协同并不等同于北京支援天津、河北,也不是三地教育要素的简单累加。北京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占优,河北也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两地可以在协同机制中互通有无、功能互补,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资源调整,构建共享共赢的统筹模式,实现“1+1+1>3”的效果。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中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京津冀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持续 力求“1+1+1>3”

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输血式”办分校只是其中一环,更重要的是“造血式”盘活薄弱地区的现有资源、整体提升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有专家表示,京津冀教育协同并不等同于北京支援天津、河北,也不是三地教育要素的简单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