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倾听内蒙古】通辽城市的发展交响:通时达变 辽阔致远

2017-07-27 07:16: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7月17日上午,中国广播联盟“倾听内蒙古”大型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记者们来到内蒙古,分成6路走遍自治区的12个盟市,倾听内蒙古的壮美声音。

  由央广网、河北广播电台、山东广播电台和山西广播电台等4家媒体,7名记者组成的第三路采访组,走过兴安盟,来到下一站——通辽,全方位感受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通辽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过文字讲述通辽生动故事,通过镜头展现当地魅力,通过声音传递城市风采。

  

  参观扎鲁特旗历史文物博物馆。(央广网记者 吴海波 摄)

  【倾听内蒙古】倾听历史的呼唤:文化承启 美誉传开

  央广网通辽7月27日消息(记者吴海波 内蒙古台记者梁军 吕国华)扎鲁特旗位于通辽市西北部,地处在兴安岭南麓。当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是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皿石器,金代界壕“金长城”,以及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乌力格尔、好来宝说唱艺术,刺绣,版画等,被誉为“中国乌力格尔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版画之乡”。扎鲁特草原也是世界四大原始草原之一,水草丰美。

  

  讲解员正在介绍扎鲁特旗史前遗址概况。(央广网记者 吴海波 摄)

  近日,中国广播联盟“倾听内蒙古”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三线路成员一行来到扎鲁特,走进扎鲁特旗博物馆,参观并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发展进程。

  据介绍,扎鲁特旗境内,有17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其中著名的有鲁北镇北苗圃村东山西坡等遗址。

  

  扎鲁特旗旧石器时代文明介绍。(央广网记者 吴海波 摄)

  在扎鲁特旗谈遗址,总绕不开境内110公里长的金界壕“金长城”,令当地人深感自豪。讲解员介绍说,“该遗址,是当时金朝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抵御以蒙古族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界壕分布在浅山草原上,由沟和壕组成,构成一套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它作为金代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为金代社会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扎理鲁特旗境内,还分布着35处古代墓葬、墓群,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清代固伦维穆长公主墓。该公主系清太宗皇太极第四女,孝庄文皇后生,名雅图,固伦为封号,逝年57岁。

  古时的扎鲁特旗,官员墨客集聚,挥笔泼墨,为世人留下了阿贵洞墨书题记、鹿场山崖记、水泉山崖题记、石门题记、白塔题记等5处摩崖题记,涵盖汉、契丹、蒙古、藏等文字。

  

  扎鲁特博物馆内文物展示。(央广网记者 吴海波 摄)

  最后,采访成员一行观看了扎鲁特旗宣传片,了解到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抓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浓厚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草原文化资源,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借助科尔沁草原、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精品项目,打造“中国最美山地草原·休闲扎鲁特”旅游品牌;举办全国乌力格尔艺术节、好来宝四胡大赛、那达慕大会,推介蒙古风情浓郁的扎鲁特文化特色,提升扎鲁特的知名度。

编辑: 孙永政
关键词: 倾听内蒙古;通辽;城市美好;通时达变;辽阔致远

【倾听内蒙古】通辽城市的发展交响:通时达变 辽阔致远

由央广网、河北广播电台、山东广播电台和山西广播电台等4家媒体,7名记者组成的第三路采访组,走过兴安盟,来到下一站——通辽,全方位感受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通辽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过文字讲述通辽生动故事,通过镜头展现当地魅力,通过声音传递城市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