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带一路”给两岸经贸交流带来新机遇

2017-07-26 16:50:00来源:央广网

  厦门7月26日(记者 穆亮龙 张希达)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同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三十周年,3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发展历程有过起伏,但整体看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从现实看,中国大陆提出的“一带一路”、“十三五”规划,给台商带来了机遇,但能否抓住机会也面临挑战。本台记者近日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教授,以下为访谈对话内容。

  记者:您对整个两岸经贸交流的三十年的历程,平时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深入的研究。这三十多年的两岸经贸交流的历程,它有过起伏,但是整体来看两岸经贸交流是越来越密切的,从现实来看也是有机遇、有挑战。现阶段大陆提出的“一带一路”及“十三五”规划,是不是能够给台湾的投资者,台商带来新的机遇。   

  唐永红:你刚才问到几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因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今天的状态,特别是中国大陆经济在转型,它相应的会对台湾同胞、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创业等带来一些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

  第二,“一带一路”,台湾同胞、台商能不能够分享到,特别是“一带一路”中的机遇问题。

  就第一个议题而言,两岸经济关系将来发展过程中,他们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这跟中国大陆的经济转型是紧密相关的。基本上在我看起来,中国大陆正在面临四个方面的经济转型,对今后的两岸经济发展,以及台商、台胞在大陆寻求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从要素投入层面来看,早年我们是粗放型的大规模投资,劳动力、土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太考虑效率的问题,到底单位要素的生产力怎么样我们不太考虑,早年我们的招商引资,他们是来者不拒,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过去了,我们称它为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现在转型要逐步往集约化的方向转型,注重提高要素的产出力角度来看,我们以前是招商引资,现在可能是挑商选资,你想来我还不一定要你呢,环境污染的我可能不想要你,你大规模的使用我的战略性资源的、土地的等这些我可能也不太欢迎你,这样就意味着对那些传统的大规模的使用大陆的战略资源,包括土地,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投资企业,包括台资企业、台商对他们是不利的,就是搞粗放型经济的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寻求机会和再发展是很困难的事情,这是对他们的挑战。

  当然有利有弊,中国大陆强调集约化,你如果是能够抓住这个事情,能够做集约化的生产,通过技术转移升级,能够提高要素贡献力的,这些企业中国大陆刚好提供一些扶持性的政策,刚好利用这个扶持政策,取得在华集约化的领域的机会。这是从投入端看到的。

  2、从产出端会看到一个现象,以前两岸合作的时候,台湾的资本、技术,大陆的劳动力、土地,我们把产品卖向国际,系外销市场为主的阶段,今天看起来有的发生变化,外销不是那么容易的时候,而中国大陆经过三十年的成长之后,自身内部市场开始成长起来,内需成长起来。内需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陆产业链发展起来,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终端产品、消费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个内需是蛮庞大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也开始提出,以前靠外需,现在要靠内需的转型,以前是更多靠公共的投资,甚至国有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要靠私人投资,或者民间资本、外资,包括台资,相应这种调整,在政治层面就明显的体现,你如果继续走外销市场恐怕会比较困难。

  另外机会在哪里?我们鼓励内销市场,也会鼓励你把更多的投资机会给私人资本包括外资,也包括台资,所以你可以看到在终端这个环节,在转型过程当中也会有挑战,也会有机遇,看你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3、产业层面。我们看到中国大陆以前是农业大国,这三十年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到后工业化阶段,整个产业结构形态在发生转变,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之后,相应需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性服务业要跟进。另外刚才讲三十年的成长,大陆人开始收入水平有所提升,消费需求也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只要吃饱了就行了,现在我们要保健,生活性的服务业提出了需求,前者工业的发展要求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水平提升要求生活性服务业提升。这样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就台商而言,他们在大陆做传统的制造业部分也许没有那么多机会了,但是如果他愿意做新兴产业或者现代服务业,可能面临着广阔的机会。

  4、发展理念方面,我们以前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是非得以而为之,但是它客观会造成对公平照顾不够,体现在对劳工权益照顾不太够,阶段性过后,我们开始同时强调公平跟效率,就意味着将来对加强劳工权益的保护,包括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这意味着从短期来看,厂商对劳工成本有所提升,这几年他们都有所提升,他们一直在抱怨劳工成本已经开始提升了,短期上是对他们的挑战,因为他成本上来了,他认为是不好的方面。但是从长期来看未必是坏事,当这个社会中的广大的劳工、基础民众的收入水平提升过后,他们会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出来,这些需求可以让厂商有更多的投资经营生产的机会,比如你可以进行更多元化的产品经营生产,比如我们以前都是穿同样的衣服,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穿不同品牌、规格、款式,等等各方面的衣服,多样化的投资经营就有可能实现,为你进行多样化的生产和转移升级提供了空间,提供了需求。这些转型过程中都有挑战,都有机会,就是看我们台商自己能不能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抓住这些机会。

  这是总体层面,我们会看到在大陆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台湾青年人在大陆创业投资可能带来的影响。

  另外中国大陆为了支撑经济的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台湾也基于它的一些诉求,包括政治上的诉求,比如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等等,它也提出”新南向”,这些政策当然会对台湾同胞、台商带来影响,就“一带一路”而言,他能不能够分享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一些机会,这里面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总体层面而言,如果两岸能够合作起来,是比较有助于台商、台胞能够分享到“一带一路”的机会的,但是这里取决于两岸政治关系,就是这个僵局能不能打开。如果两岸能够有一个政治共识基础,继续携手合作,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很好的处理的,有助于台商、台胞在大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分享到其中一些机会,这是比较容易抓得住的。

  否则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的话,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大陆首先会支持自己内部的一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任何一个经济里都会做这种事情,都会这样操作的,这也是合乎常规常理的,如果这样的话,在台湾的台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中国大陆采取允许在大陆的外资企业,包括台资企业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可以分享到这个机会的。

  我们的政策,原则上是属于属地原则管理,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就是意味着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是可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可能有机会分享到其中一些机会的。那在台湾的台资企业恐怕就很困难,因为按照属地原则,他不属于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

  记者:因为我们看到台湾当局也是在去年“5·20”之后也提出来”新南向”的政策,他们试图寻找其他的出路来远离亲近大陆的方向,像大陆的政策有没有给他们一些吸引力,或者给他们创造一些新的机会?

  唐永红:”新南向”政策的提出,它有它的经济考虑,更有它的政治考虑,它能帮到台商多少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台商说他们已经早就去南向地区了,比台湾当局启动南向更早,他们该去的都去了,重点是台湾当局推动”新南向”能不能帮助他们民间企业的发展,以及他们岛内经济的发展方面来看,需要这样来看个问题。

  首先,如果从帮助岛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无论你是鼓励对南向地区的投资,还是鼓励对南向地区的出口,促进对南向地区的出口是业主与台湾内部GDP成长的,帮到内部的企业和就业群体工资有可能提升。对南向地区的投资也是期望它能够带动南向地区买台湾岛内生产的产品,这样帮到内部经济的成长。

  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这些海外投资能够顺便引进南向地区投资台湾,这样以投资的方式促进台湾GDP的增长,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南向政策,至少对台湾GDP、经济的成长,劳工就业就没有什么帮助,当局要促进南向政策,它就只有两个方面的作为可以做到,一方面单边的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刚才提到的鼓励投资,鼓励出口,这是他可以操之在我,他想做就可以做的,风险也是这样子。

  另外真正帮到自身岛内产品的出口的话,是要跟南向地区签定协议,FTA之类的经贸合作协议的,这部分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南向地区基本上是中国大陆的经贸伙伴,中国大陆一贯立场是反对我们的邦交伙伴跟台湾签订官方性质的合作协议,反对他们进行官方层面的合作交流的。在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形成之前这个是不乐观的,实际上它就签不了FTA之类的协议,这样他很难打开南亚地区的市场,也就帮不了台湾出口多少。如果带动不了海外投资台湾是没有用的,那完全要求是资源净流出的,对台湾反而不利的。

  另外南向地区目前为止不是单一的统一的市场,它现在18个经济体,18个国家,基本上都是分开的,都是你是你,我是我,除了印度像这些地方是比较大的市场之外,其它都是比较小的市场,实际上进入一个小的市场也是要花很多交易成本的,交易成本很高,而规模效益的取得很困难,面对18个经济体,一个一个的突破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跟中国大陆市场不一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在13亿市场都被人享有了,交易成本低,而享受到的规模效应是很大的,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这是从它岛内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

  如果对岛内的台商、台湾人在南向地区中有没有什么机会?当然多多少少是有些机会,有助于台湾内部的投资人、台商,甚至愿意到南向地区就业,且创业的人,可以刚好利用当局的鼓励政策,鼓励投资、鼓励贸易政策,可以在这些地方有所加持,但是事实上很多台商朋友,他们都先于当局已经去那边了,他们真正在那边适合他们发展的基本上都已经去了,那新的还没有去的台商、民众,包括青年,是否能够切切实实的抓住当局南向政策中的一些机会不是那么太乐观的事情,我们还得观察。

  我前段时间去越南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南向”政策的时候,在越南的台商朋友,就强烈呼吁说“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南向”政策合作,才有助于他们台商在这些地方把握机会,所以他们提出强烈的呼吁。我们当然理解他这种诉求了,问题的关键就是台湾当局的选择。

  记者:合作要有机会。

  唐永红:对,他必须要回的合作的基础上来,承认两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基础上面来。

  记者:才有谈的可能。

  唐永红:对。

编辑: 范斯腾
关键词: 两岸;经贸交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给两岸经贸交流带来新机遇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同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