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深圳法治论坛”首次走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共话“创新背景下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

2017-04-16 17: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深圳4月16日消息(记者黄倩)4月15日-1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期间,“全球才智论坛涉外法律人才分论坛”暨“第29期深圳法治论坛”邀请法学界专家学者共话“创新背景下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深圳市法学会、深圳市司法局和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主办,这也是“深圳法治论坛”首次走入人才交流大会。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长周院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分别发表了题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国际法律人才培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全球化时代下的法律人才培养:深圳经验》的主旨演讲。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长周院生

  其中,周院生司长谈到“为何要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时表示,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法律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态势及我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这三个维度分析,培养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加强加快培养涉外律师人才已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的总体目标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法律规则,熟练办理涉外法律事物的律师队伍。包括国际投融资跨国企业并购的律师人才、重大工程项目的律师人才、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国际商事仲裁律师人才以及国际公法领域的律师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

  针对培养国际法律人才的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给出四点建议,包括:一要高度重视或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因为这是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办学模式,推进我国办学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国际法律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方法。二是增进和有关国际机构、国际组织的合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国外学术带头人引进力度,特别是学术团队的引进;四是加强国内高校法学院之间协同培养国际法律人才。

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

  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则结合自身经历剖析了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中,各国的海外投资控制规定是唯一的外部性挑战,而内部挑战则是“我们通过努力改变机制可以做的更好但目前做的还不够的。包括‘经验缺乏的挑战、投资者心态不成熟的挑战、人才机制的挑战’等。高西庆以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中国企业审查趋严为例,他指出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政治问题,还是一个训练问题、人才问题以及如何与东道国对话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则表示,“显而易见,中国和西方法律的融合正在珠三角地区发生,前海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前海法院招聘了香港籍陪审员参与审理涉及香港当事人案件,蓝海法律服务中心的域外法律查明将对前海未来法律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香港律师会也对前海法律人才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等等。更宏观上来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高,并非西方法律传统重要性随之提升,深圳和珠三角地区在跨国法律和贸易上的发展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论坛对话环节由国际仲裁专家、金杜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叶渌主持,邀请三位主讲嘉宾及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欧永良、通用电气公司全球副总裁刘凤鸣就“创新背景下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并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编辑: 张佳琪
关键词: 深圳;法治论坛;法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