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媒体谈简政放权:减政府权力的“痛” 换群众办事的爽

2017-03-17 08:09:00来源:工人日报

  简政放权已成为本届政府自身变革的重中之重。一个“简”字,年年说,反映了政府转变职能、一心为民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情怀和担当。一系列“减法”,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为政府“加了分”。简政放权步入“深水区”,前面要啃的骨头更硬,要过的险滩更多。

  舆论关注的上海一家馄饨小店和葱油饼店重新开张了;承载山西小伙梦想的书店再次打开大门;而更多曾代表政府部门审批权力的大红印章被永久封存……过去一年中发生的这些事情似乎并不起眼,却无不和一个“简”字有关,其背后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

  “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格外引人关注。

  2016年两会,《后汉书》中的一句话“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再往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看得出,简政放权已成为本届政府自身变革的重中之重。一个“简”字,年年说,年年讲,且年年说出道道,年年讲出新意,反映了政府转变职能、一心为民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情怀和担当,可以看出简政放权在当前条件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简政放权之所以重要,一言以蔽之,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期盼。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没有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就没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尽管“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但就是要“要用减政府的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据统计,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2016年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2012年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公开承诺:对国务院各部门现存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如今,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这是一组有温度的数字。一系列“减法”,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为政府“加了分”。

  简政不等于“减政”,放权不等于任性。简政放权不是撒手不管,而要“放管服”齐头并进,三位一体,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其实也是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关键。

  目前,简政放权步入“深水区”,前面要啃的骨头更硬,要过的险滩更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因此,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等。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时间,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艰苦努力。只有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放管服”的改革成效,才能最终实现“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的目标。

  “‘简’字最难,笔画越少越难写。”有人大代表如此感慨。但唯其艰难,我们才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道至简的智慧,打好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这场攻坚之仗,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本报评论员 刘颖余

编辑: 王丹蕾
关键词: 简政放权;政府工作报告;放管服;政府权力;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