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悉心送服务 温暖春运路

2017-01-31 09:12:00来源:人民日报

  伴随着新春的第一缕曙光,赫哲族的何克明一家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东方红站踏上K7078次列车,前往同位于鸡西的迎春站,走亲戚、拜新年。从“东方红”到“迎春”,何克明特意选择了最早一趟列车,他说迎着东方第一缕阳光去迎春,一年都会喜庆祥和。 柯仲甲 孙静茹摄影报道(人民视觉)  

  1月29日,宋云习大爷与老伴乘坐K819次列车回重庆,在河南郑州火车站感到头晕目眩行动困难。工作人员得知后,急忙把宋云习送到车站医疗点。据悉,春运期间郑州火车站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合作,给旅客免费提供日常药品、急救处理等服务。图为医疗点医师正为旅客量血压。朱佩娴 李庆伟摄影报道(人民视觉)  

  荒漠铁路清沙人

  本报记者 吴 勇

  清晨5时,零下20摄氏度,费梦星和工友们登上皮卡车,在此起彼伏的沙丘间艰难穿行,一天的沙害巡视工作开始了。

  6公里长的呼口一号隧道和二号隧道口,皮卡车刚到,费梦星立即扛起铁锹,拿上编织袋跳下车,带领工友们开始清沙。铲沙、装沙、背袋、掩埋……在颇有韵律的叮当声中,大伙儿一起用编织袋把线路上的沙子装袋,再背到低洼处倾倒,最后再压上一层黄土。

  费梦星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临(河)策(克)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治沙车间K360清沙点的一名清沙工,也是13名清沙工中唯一的90后。工作6年多,始终与沙做伴。春运期间,为保客车安全,费梦星和工友们加强了沙害巡视及清沙力度。

  临策铁路全长768公里,穿过的沙漠戈壁设有一个治沙车间和7个治沙点,100多名清沙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着。

  治沙点大都建在人迹罕至的荒漠路段,自古以来就没有地名,只能用所处位置的铁路公里数来命名,费梦星所在的“360清沙点”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在清沙工们持续不断地努力下,临策线许多地方种植的固沙植物已经成活,清沙点也从过去的10个减少到了6个。

  太行山上护路工

  本报记者 马 晨

  深夜12点半,一辆列车经过,老张和工友们又出发了。十几分钟后,到达第一个故障点。

  他们是北京铁路局石太客运专线东凌井综合维修保养点的职工。每年春节,保养点一半的职工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团圆。

  室外将近零下20摄氏度,老张趴在地上,脸紧贴冰冷的钢轨,逆光看了十几秒钟。“就是这,这边高一点,拿千斤顶过来。”他很快找到病害点,旁边的工友赶紧支起千斤顶顶起钢轨,用捣固机把道碴压紧。

  “列车速度很快,经过时会对钢轨和枕木造成冲击,钢轨形成高低起伏,列车行驶来回摆动,影响旅客舒适度,也会给列车带来危害。”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工务段东凌井线路车间主任马云岗说。

  老张名叫张海军,是东凌井线路工区班长,在远离家乡200多公里的山区坚守了八年。保养点150名干部职工,全部异地通勤,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是常事。

  石太客运专线穿越太行山脉的众多隧道,连接河北、山西。东凌井保养点位于山西省阳曲县境内,为石太客专最高点,海拔1270米,四处皆山,周边几公里都没有村庄。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总算完成了这个故障点的检修,没有片刻耽搁,老张和工友们又向下一个故障点进发。

  铁路夫妻列车长

  本报记者 刘成友

  除夕,团圆时。晚上6点10分,庄栋准时出门,随手拎上食品袋,里面有妻子给装好的藕盒、面包片、火腿肠。“饺子,中午提前吃过了。”他笑着说。

  庄栋是济南至乌鲁木齐的Z105次列车列车长。这趟线路时间久,沿途自然环境复杂,路上容易发生意外,需要高度警惕。走进车厢,一股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春联、窗花,把车厢装衬得红红火火。晚上8点40分,乘务员小李在车厢另一端叫他:“庄哥,嫂子带孩子来看你了。”

  庄栋笑了,几步走出车厢,妻子黄蕾正带孩子在站台上等他。儿子瞳瞳今年4岁,兴奋地连蹦带跳扑过来。黄蕾告诉记者:“他这是第一次到车站来送爸爸。”

  巧合的是,和庄栋一样,妻子黄蕾也是列车长,跑烟沪高铁,出车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每个班却要值13个小时。两口子结婚7年,聚少离多,孩子主要由父母带,俩人平均每8天才能有1天半的时间团聚,在一起过春节的次数更是寥寥。

  站台上很冷,但由于妻子和孩子的到来,庄栋又觉得很温暖。不善于表达的他,出其不意地给了妻子一个吻,让黄蕾又惊又喜。为了显示“公平”,他赶紧又亲了一下孩子,说:“爸爸说话算话,等我回来,一定带你去泉城公园游乐场玩。”时间不多了,他整理一下衣帽,一路小跑,回到车厢。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春运路;清沙;东凌;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