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分享冰箱”试水上海食物被抢空 概念美好问题也不少

2016-10-13 15:16:00 来源:央广网

  “分享冰箱”,这一去年从西班牙一座小城市火起来的做法,随后在世界多个地方悄然落地。它鼓励人们把多余的、要丢弃的食物,放到一个公共区域的冰箱里,供经济困难的人群免费取用。日前,上海普陀长寿社区的一家饭店和居民小区试水“分享冰箱”项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各界的持续关注。

  虽然分享冰箱的概念很美好,但其背后展现出的问题也不少。冰箱内食品的供应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冰箱的管理运作等均十分重要,上海“分享冰箱”在管理方面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推行进展又如何?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分享冰箱”策略的前景。

  十分钟被抢空 “分享冰箱”供不应求

  “分享冰箱”在上海推出以来,多个试点出现食物供不应求、迅速被扫荡一空的情况。“分享冰箱”的初衷是希望能将被浪费的食物免费援助给贫困家庭,但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了一人多拿,甚至一家人一起来拿的现象,一些人将食物分享当成了占便宜。

  在西康路上的试点饭店,每天中午、晚上会各对“分享冰箱”进行一次补给,主要是做多了的员工餐和一些品相不达标的食物,每天投放量在30盒左右。因冰箱并未上锁,来拿的人都可以自由取用,其中一人还拿了不止一份,短短的10分钟内食物就被扫荡一空,平均十分钟到一个半小时之内就会被拿完。

  位于普雄路普雄馨苑老年活动室的“分享冰箱”也出闲了类似的情况,这一冰箱开放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5点,推出后也是每天供不应求,8点前就有人在门外等候,不止是本社区居民,还有其他区的居民都闻风而来。“居民从四面八方而来,在这里有什么他们就拿什么,差不多是一抢而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道。

  长效运作仍面临食物源头安全考验

  据悉,“分享冰箱”面世之处,许多人抱怀疑态度,主要是对食品安全不放心。为了从根源处保证食品安全,上海“分享冰箱”的管理方制定了相对严格的而管理规则。

  长寿社区西康路一家饭店最先在上个月底推出了第一台“分享冰箱”,冰箱内食物主要源于饭店,管理也主要是由饭店自行管理。据负责人介绍,食品会分批装在打包盒内,盒上都清晰标注了投放时间和食用有效期,饭店员工会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冰箱,处理过了有效期和有变质迹象的食物。但实际上来拿食物的人比较多,都是很快就被拿光,一般不会出现过期情况。

  另一处“分享冰箱”则位于普雄路普雄馨苑老年活动室,于本月9日开始运营,这里的管理更加严格。据负责人介绍,冰箱里的食品均是社区内有资质的饭店、超市提供的食品,这些食品不仅标明保质期还会注明供应方电话,都是检测合格的,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追根溯源。为了从食物的来源上保障安全性,目前暂时不接受个人提供的食品。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社区食物银行将试运营三个月,各方将依据试运营期间情况,再作总结和推广。该负责人也表示,将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引导居民个人分享一下未开封的食品、日用品等,还有引进流动餐车,让"分享"活起来。

  公益慈善当避“昙花一现”

  “食品银行”终究是慈善公益,必须遵循应有的慈善公益原理、伦理,同时,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的捐赠相对于其他钱物的公益慈善捐赠更特殊,对公益慈善的组织与运作,有着天然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食品银行”要有足够多的稳定来源,否则因难以为继必然导致昙花一现。其次,食品安全需要严格保证,否则公益可能成为损害尊严的施舍。第三,受赠者亦需得到统一认定,使得在“食品银行”流转的食品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维护社会起码的公平正义。

  “分享冰箱”项目,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壮大,并不取决于其初衷有多美好,而在于其本身能不能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哺育和补血,能不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精细化的运作机制。所以,“分享冰箱”更大的看点其实是公益慈善的培育命题,在放手慈善组织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应有的扶持、帮助和引导,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不管。同时,受惠者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让“分享冰箱”分享功能最大化。(综合中国日报网、东方网、新民网、北京晨报等)

编辑:杜静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