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多城市“十一”期间发布楼市调控新政 各有哪些特点?

2016-10-09 00:29:00 来源:央广网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楼市迎来新一轮的收紧调控大潮。自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天津、苏州、郑州、成都、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南宁、广州、深圳、佛山、厦门、东莞、珠海、福州、惠州,这19个涵盖了一线、二线、三线的城市发布了力度不一的楼市调控政策。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新一轮调控收紧的开始,预计这股调控浪潮或将继续,十月成交量或将下滑。

  国庆期间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内容虽有异同,但核心内容都是限购限贷:

  ——限购。在本轮出台调控新政的十几座城市中,基本都涉及重启或扩大限购,其中合肥、南京限购政策比较严格,本地户籍禁购第三套新房(限主力成交区域);苏州涉及的行政范围最大,下辖的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也纳入了限购范围。

  ——限贷。梳理多地的调控政策,常见政策为提升二套房首付至四成或五成。其中,苏州力度较大,不但第三套禁贷,二套房首付(贷款未结清)也提升到了八成;北京则进一步扩大了二套房认定范围。

  楼市调控最全新政盘点

  “十一”既有限购和限贷、又有土地竞价等其他方面调控新政的11个城市:东莞、福州、珠海、南京、深圳、苏州、合肥、济南、无锡、成都、昆山

  除深圳、珠海和昆山外,其余均属二线城市。此前楼市火爆的二线“四小龙”——厦门、合肥、南京、苏州之三均在其列。

  其中南京、济南和福州的政策最为密集,均在9月末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先后推出土地相关调控文件和重启限购、限贷升级政策。福州9月28日还出台限价新政,要求同一项目不同批次的楼盘涨价不能超过10%。

  新政力度来看,9月新建住宅均价突破5.5万元的深圳此次政策号称“史上最严”。限贷方面,深圳规定无房但有贷款记录的居民,首付不低于五成,对有一套房的居民,购二套房首付提高到七成以上。

  限购方面,除深圳限购升级外,其他城市均重启限购。南京和深圳都将本地户籍离异人士列入了限购清单,均限定本地户籍离异人士仅可购一套房。珠海和福州暂停三类居民购买建筑面积144平米以下商品住房。

  在这十个城市之中,除无锡、成都和昆山外,其余七市均将首套房首付比例上调至30%,二套房首付方面,南京甚至将贷款未还清购房者的最低首付比例上调到了80%。

  有限购和限贷但尚无土地等其他方面调控新政的城市四个:厦门、武汉、郑州和天津

  其中有三个二线城市,天津已被2016中国城市等级划分划为一线城市。天津自10月1日起重启限购,规定外地户籍仅可购一套房,且外地户籍居民首套房首付比例升至40%,与北京对首套房首付比例的最严格限定相同。

  限购力度方面二线发达城市厦门最为突出。上月初厦门实行暂停三类居民购买建筑面积144平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从10月5日起,厦门还扩大了三类居民的停购住房范围,覆盖所有建筑面积180平米以下的商品住房。

  而且厦门新政规定,外地户籍居民若要购买超出上述建筑面积的住房,其需要连续缴个税或社保的期间由一年延长到两年。

  有限贷和土地方面新政、并无限购新政的城市:北京、杭州

  一线城市北京实行限购已逾六年,今年9月30日出台并生效的新政主要加大了限贷力度。在9月末以来所有颁布新政的城市中,北京限贷力度之大仅次于深圳。

  根据北京新政,目前若购买非普通自住房,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4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70%,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分别为35%和50%。

  针对此前地王频出,杭州9月26日出台限定土地竞价最高溢价不超过150%的新规。在此新规次日生效当天,杭州又上调了购二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房贷首付比例,同时暂停市区购房入户政策。

  另外,广州、佛山和东莞下发的文件并无以上各方面新政,广州要求严格执行现有调控政策,佛山和东莞要求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  

  为何是这些城市出“限购令”?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轮调控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针对近期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最直接的目的。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中国百城房价环比上涨2.83%,涨幅较上月扩大0.66个百分点,涨势已持续17个月。郑州、无锡、常州、昆山、珠海、廊坊、杭州、芜湖、赣州、福州环比涨幅居前十,涨幅在4.8%-7%之间,多地已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出台了收紧性政策。

  已经8月或9月份开始实施限购或限贷的苏州、厦门、杭州、合肥、南京、武汉9月份新房价格则分别环比涨1.44%、2.35%、5.1%、4.41%、3.09%、2.11%,继续保持强劲上涨势头。

  房地产专家谢逸枫曾表示,如果已出台收紧政策的城市楼市持续高烧不降,地方将调控加码,出台提高房贷首付、利率,限购、限贷条件与标准升级,取消税收优惠,打击第三方房贷平台等政策。

  延伸阅读:

  本轮楼市调控,不同城市有哪些不同特点?

  调控最严的深圳

  此轮19城密集调控政策中,一线城市中的深圳调控政策最为严格,限购又限贷。

  深圳的限购政策在此前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此前的限购政策,非户籍居民购房资格社保需要缴纳到3年,这次深圳把非户籍购房资格从3年社保提高到5年社保,跟北京、上海现在的政策是一样的。

  针对今年以来,通过离婚、结婚不断地获得购房资格来炒作楼市的现象,深圳规定,对于户籍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一套住房,其他城市很少出台这样的政策。

  抑制楼市“豪宅化”的北京

  北京的国庆期间出台的调控政策规定,购买首套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自住型商品住房、两限房等政策性住房除外);

  首先,何谓“非普通自住房”,即不能同时满足以下三条的普通自住房,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或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或以下;实际成交单价或总价小于政府确定的区域住房价格标准。

  此前,这一类住房的首付比例是30%,即大户型、改善型“豪宅”的首付比例提高了10%。若总价为1000万,购房者的首付款比例将由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

  但是,存量房交易税费暂无变化。对满五唯一的房源,购房者90平米以下仅需缴纳1%的契税,90平米-140平米缴纳契税为1.5%,140平米以上是3%契税。

  限外地人最严城市:天津、苏州、无锡等

  除了北京、深圳严厉的限制外地人购房外,此轮调控中,二线城市包括天津、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也纷纷出台限购政策。

  拿天津来说,在本市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市内六区和武清区范围内再次购买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与此同时,对在市内六区和武清区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

  苏州则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内在苏州市区(含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累计缴纳1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暂停对已拥有1套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从不痛不痒到猛药祭出城市:苏州、郑州、佛山

  与多数城市调控政策一步到位不同,苏州、郑州、佛山这三座城市政策均为“二进宫”。拿10月7日夜间宣布重启限购的佛山来说,其曾在4日出台楼市新政,但并未涉及限购限贷,仅为严惩房地产商违规销售行为等不痛不痒政策,为人诟病。

  佛山时隔三天后再次出台的新政则祭出限购限贷政策猛药,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限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拥有1套住房的,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时,需提供购房之日前两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首套房及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提升至30%、40%,2套及以上的居民家庭,则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最温柔调控城市:南宁、惠州

  与其他城市的调控政策有实质内容不同,南宁、佛山和惠州这三地楼市调控政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既无限购又无限贷,更多是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严惩开发商违规销售行为等常规动作。(综合中新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楼市;楼市调控;限购;限贷;十一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合肥限购重启 县域楼盘升温

10月2日晚,合肥重启限购,市区(不含四县一市)暂停向有2套房及以上的户籍居民出售新建商品住宅,外地户籍有1套及以上住房以及没有连续社保和缴税证明也不能在市区买新建商品住宅和存量房,还有一系列配套的金融贷款、土地等措施同时出台。

2016-10-08 09:31:00

京八条为楼市去虚火 黄金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降9成

9月30日晚出台的“京八条”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初显。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国庆假期前6天新房与二手房成交总量为717套、510套、408套,而今年则为356套。在专家看来,北京率先启动的调控新举措最为严厉,涉及到供地、自住房、信贷等多个领域。

2016-10-08 08:51:00

国内楼市新一轮调控收紧 限购限贷为核心内容

(记者董建国)“金九银十”之际,国内多地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新政。记者梳理发现,国庆期间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内容虽有异同,但核心内容都是限购限贷:  ——限购。

2016-10-08 08:5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