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中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88颗卫星布局 2025年前后建成

2016-05-07 00:3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6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办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获悉,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完成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88颗卫星布局。

  “88颗卫星分为三类,分别是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在受访时说。记者获悉,这88颗卫星不包括此前已发射的卫星。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日前表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也就是利用空间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

  中国官方2015年10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规划指出,资源、海洋、气象、环境减灾等遥感卫星已具备一定的业务化服务能力,固定通信广播等卫星通信基本保障体系已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提供区域服务。

  规划还称,中国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技术能力从追赶世界先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行业应用从主要依靠国外数据和手段向主要依靠自主数据转变。

  王礼恒透露,88颗卫星中既有“业务星”也有“科研星”,后者将发挥引领创新作用。“把太空资源用好,将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有着重大意义,同时还将引领相关学科、相关产业的发展。”他说,目前已启动首批“科研星”的研制工作。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鼓励国际化发展”,支持构建国际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正在论证以空间基础设施的存量为基础,加上区域合作项目,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为高铁、航空、海运等提供服务并相互支持‘走出去’。”王礼恒说。(完)

编辑:王进

关键词:空间技术研究院;基础设施;民用;科研星;空间信息;遥感卫星;太空资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卫星;建成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我国最早2030年研发出首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

从水能到地热能、从风能到生物能,人类一直试图寻找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而在侯欣宾看来,在走向这个目标的路途中,隐藏着更大的福利:“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目前能够设想的最大空间基础设施工程。

2012-03-21 12:05:00

我国今日凌晨成功发射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6年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5次飞行。

2016-03-30 06:28:00

审计风暴揭央企诟病 专家称央企红利上缴仍有空间

据测算,7家央企平均每家央企违规发放福利近2亿元,专家认为,央企利润在体内循环现象正趋于严重,分类别取消政府补贴并进一步提高垄断企业红利上缴水平乃治标之本 披露显示,201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湖南中烟等38家企业存在超缴住房公积金和在工资总额外列支工资性支出等问题,涉及金额2.56亿元。

2014-06-27 11:1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