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虚拟空间是虚无主义的乐园吗?

2015-09-04 23:3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近日,北大原副校长梁柱教授被网络大V围攻引发舆论关注。起因是他在《红旗文稿》杂志发表的一篇长文“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被一家网站转载并将标题恶意篡改为“北大副校长追求真相不讲立场是历史虚无主义”,帐号为“盛大林”的微博用户转发了这一标题,立即引来大V们的围攻。转眼间,微博上恶评辱骂如潮,唾沫星子铺天盖地,一位学界宿儒遭受如此对待,令人错愕不已。

  尽管有评论将此次事件归因于标题党的再次作恶,并谴责大V们不负责任的传谣跟风。但笔者认为,标题党、大V们固然应该批判,更值得深思的是,此事反映出网络虚拟空间日益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场所、同情场域和增量空间。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利用其网络传播力,散布错误的历史观念,裹挟民意,歪曲并攻击主流历史价值观,这才是造成梁柱教授此番遭遇的根本原因。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即宣扬所谓“反思历史”,旨在消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构历史主体,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主流价值,为歪曲历史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准备。虽名为“虚无主义”,实则毫不含糊,其矛头直指中国革命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除通过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外,还运用网站、微博微信账号、网络社区等新媒体形式宣传,传播扩散其不同于主流历史学界的知识和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压力和挑战。与在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影响力相比,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虚拟空间形成更活跃、更具传播扩散能力,十分值得警惕。笔者总结起来,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借助网络阅读碎片化歪曲历史。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即传播媒介对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和制约性。网络传播的文本碎片化与历史知识的碎片化,是高度关联的。过去传播历史知识主要依靠的是学术论文、专著、纪录片等作品,这类文本有着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历史叙事框架,传统阅读者也有着较为完整的时间和专注力。而随着网络的兴起,微博、微信、帖子等形式被广泛采用,历史知识往往被揉碎了以新的逻辑进行再加工,更换新标题和关键词进行传播,阅读者的时间也被碎片化了。当前网络上主流历史观所依赖的整体性叙事的“原文本”正在不断被弱化、拆解甚至篡改。当原有历史的整体性知识被网络碎片化之后,再次组合的可能性就变得多元化,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夹带私货、偷梁换柱、逻辑重构提供了掩护和可趁之机。现在,一些具有虚无化倾向的历史研究者往往在所谓发掘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细节的幌子下,渲染其所谓反思、揭秘、新解的历史主张,本质目的是要利用网络碎片化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点,巧妙放置意识形态的“特洛伊木马”,由点及面地给历史翻案,以达到其“重写历史”特别是改写中国革命史的目的。此次梁柱教授被围攻,源于标题党又一次对文章标题恶意篡改,只因表演极其拙劣,被公众一眼识破,是非曲直明白无误,谣言才得以中止。但更需要警惕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事实、叙事逻辑和价值观念的深度篡改,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编辑:王进

关键词: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伯庸;历史主体;碎片化;微博;乐园;网络传播;媒介即讯息;反思历史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王志民: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

历史虚无主义曾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几度较量后黯然失色,日渐式微。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认识其危害,以科学的历史观给予有力回击。

2015-09-02 14:56:00

日本作家:日二战一代骨子里都有虚无主义倾向

核心提示:老母八岁就看透了人性,后来对任何权威都不敢恭维,对任何主义都不买账了。家父当年十岁,家母则八岁,分别从东京西部的中野区和东部的葛饰区,被送到福岛县和新渴县去了。

2013-10-18 09:39:00

抵制“英雄诋毁说”:“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逆袭及其克服

这一言论并非偶发,它和不久前,网上对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雷锋等一系列英雄人物的“诋毁”连成一片,混淆认识喧嚣一时。20世纪末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等错误思潮,在全球化传播环境中沉渣泛起,又一次挑起意识形态争斗。

2015-09-02 19:31:02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