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汉代蜀锦织机工匠有男有女 男织工画柳条眉

2015-07-07 15:17:00 来源:成都日报

  天回老官山织机的出土,吸引了全世界相关领域专家的目光,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等单位均受邀参与了织机技术的复原研究。前不久,织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对外发布。相关专家认为,蜀锦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享有“天下母锦”美誉。而天回老官山发掘出土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最新的织机研究成果证明,西汉成都蜀锦生产技艺高超,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评价成都丝绸、成都蜀锦的历史贡献。同时出土的15个纺织工匠彩绘木俑,其中有4名男子,分工有序,说明汉代成都织机就已有多名织工操作,技术先进。

  世界最早提花织机模型

  纳入国家“指南针计划”

  据多位专家介绍,历年在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唐织锦大多是采用经线提花的织造技术,而经线提花是蜀锦特有的织造方式。历史学家段渝告诉记者:“直到上世纪末,成都双流华阳一带还有传世的丁桥提花织机,与天回老官山发掘出土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前后相差两千多年。这证实至今仍沿用的经线织造工艺是成都‘锦技艺’的古老传统。”天回老官山织机出土后,引起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迅速将其研究纳入国家“指南针计划”项目。织机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告诉记者,“就现阶段的研究情况看,天回老官山织机的考古发现对于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纺织史具有重要意义。天回老官山织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中国高超的织锦技术,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成果。这类织机对世界纺织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漆木人俑色彩鲜艳

  男织工画着柳条眉

  天回老官山出土的木俑一直备受关注。这些木俑具体在从事哪道工序?男、女织工织造时如何分工?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引发专家热议。“15个纺织工匠的彩绘木俑中,有4个光着脚,像是用脚踩织机的踏板,应该是男织工。”据赵丰介绍,这些漆木人俑色彩鲜艳,眉目清晰生动。有趣的是,男织工脸上还画着细长的柳条眉。赵丰介绍说,这些木俑都穿着汉代典型的宽衣大袖,要区分性别,一是看有无胡须,二是看是否露着脚。汉代妇女长裙曳地,看不见她们的鞋。赵丰表示,“纺织作坊中,除了4个光脚的男织工,那些姿势各异、手势不一的女织工可能是不同的工种,操作不同的工序。就目前的情况看,想要研究她们的工作性质,就必须先对织机进行复原。”在看到15个纺织木俑后,历史学家谭继和告诉记者,“唐宋时期,一台织机普遍配有两名织工。与天回老官山织机同时出土的15个木俑表明,汉代织机很可能采用了多名织工来生产蜀锦。”

  四台织机均为多综式

  织出图案多呈扁长形

  “四台织机模型的结构复杂,技术先进,都属于多综式提花织机,就是用多片综片来进行提花。织出的图案往往呈扁长形,与从战国到汉代的织锦图案相一致。”赵丰告诉记者,四台织机按传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186,另一类为190、191、192。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属于一勾多综提花机,都有一个四条腿支起的长方形机座,机座中间有四根立柱支起的机身,机身中间悬挂着10余片综片。四台织机有着不同的综片数,最多为19片。机座底部有一中轴踏板,踏板踏下,中轴转动,另一端顶起位于两边机侧的连动机构。不同之处在于,186为连杆式一勾多综提花机,连动机构是一个滑框,滑框顶起位于机顶的一根横梁(与纬线方向一致),横梁两端各接一个提综勾,可提起一片综片。至于选哪一片综,则由机顶的一根齿形直梁(与经线方向一致)前后运动来定位。190、191、192的织机类型与186基本相同,只是连动机构是一根带提勾的连杆,属于滑框式一勾多综提花机。

  位居四大名锦之首

  蜀锦被誉“天下母锦”

  “蜀锦历史悠久,早于其他名锦1000余年,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蜀锦风格独特,位居四大名锦之首,享有‘天下母锦’美誉。而天回老官山发掘出土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其结构复杂,技艺高超,为汉代蜀锦的织造工艺提供了实物证明。”谭继和告诉记者,蜀锦起源很早,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铜壶上就有采桑图案。汉代的成都织锦业已闻名全国,扬雄在《蜀都赋》描述西汉成都时说“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采,转代无穷”,左思在《蜀都赋》描述东汉成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都是对天回织机那个美丽时代的留痕。“没想到的是,我们现在竟能眼见为实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谭继和感慨地说。(实习记者 王梓均 记者 王嘉)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提花织机;汉代;四大名锦;工匠;柳条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