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中国版“实习医生格蕾”原创“口袋书”畅销

2015-03-25 11:34:00 来源: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休学两年,上海交大医学生陈梁成功申请并进入哈佛医学院、耶鲁医学院等北美5所医学院实习,体验了一把现实版“实习医生格蕾”。近日,他原创北美医院实习“口袋书”——美国医学教育宝典《内科实习原则》(中英双语)成功登陆亚马逊,反响热烈,书挂上网没几天就卖得缺货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学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程度日益增加,在陈梁背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参加医学实习的中国医学生越来越多,与北美学生一较高下。陈梁说,希望此书能对赴美实习的中国医学生以帮助,“推动中外医学知识互相促进,把最好的医疗带回亚洲”。

  每天6点到医院,病人是要靠抢的

  一个出身中国医学院的学生,要在美国鼎鼎有名的医院里“生存”下来,不拼不行。实习期间,陈梁的生活毫不例外地这样循环播放着:每天只睡6小时左右,早晨6点多就到医院准备查房——得在主任8点开始查房前,把自己床位的病人情况都摸透;中午边吃简餐边听前沿医学讲座,或参加病例或教学讨论;下午或跟着主治医生看门诊,或跟住院医生学习如何执行上午的医嘱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晚上看最新文献、整理患者病例,准备第二天的汇报。

  “北美医疗系统给实习医生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做很多操作,但也等于要求你自己主动学习,病人是要靠抢的,病人多了,你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多。”主动,是这个上海交大医学生在异域实习的最大感受。这不仅因为他是“外国人”,需要花更多时间钻研语言、专业术语,以及美国复杂的医疗系统等,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那里,想学医的人都很拼。

  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梁对北美医学生准备背诵病史的画面就印象深刻:在主任查房前一天晚上,美国学生就开始提前准备汇报,有些人发现,大声讲出来对记忆那些病例的重要部分很有效,有些人喜欢用笔把病例写下来,再默读一遍;有些人在镜子前练习……汇报病例是在整个医疗团队的展示,越早开始熟悉病史,对提高自己说话和交流的技巧越好。

  “如果你汇报得不清楚,或没有把病人照顾好,你可能就将失去照顾病人的机会,当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海外顶级医院里的实习经历,激发了陈梁希望将中外医学教育精华吸收融合的想法。

  鉴于北美医学院规定国际学生最多只能在一所院校实习3个月,为了积累更多经验,陈梁在多伦多结束实习后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休学,继续申请在北美顶级医院实习!此后两年,他相继成功申请到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耶鲁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等知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实习,这对国内医学生来说非常少见。也因此,他得以把自己的所见所得汇成一本北美医院实习原则。

  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赴美参加医学实习

  陈梁特地把这本书设计成了中英文对照的“口袋书”,这是医学生对那些尺寸正好放进白大褂的口袋里、便于随时翻阅的各类医学工具书的昵称。

  “我希望填充中美医学教育系统之间的一个鸿沟。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在中美之间相互学习、合作,但真正有力、实用的学习资源比较少。”陈梁说。

  这些年,希望去北美实习的中国医学生在增加。在不少医学院校,诸如“功课进阶考试,去北美实习”的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自发成立起来,他们白天看中国的医学教材,晚上看英文的原版教材,两两比对,融会贯通。

  “在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时代,人们有更多机会向国外医学系统学习,特别是许多中国医学生对这种机会很有兴趣。其中,有些人只是希望了解外国的医院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有些人希望去主动参与外国的临床训练和职业生涯。”在一名资深的上海医学教育工作者看来,这是一群充满生气、有能量、有创意的中国医学生。

  去年年底,陈梁带着《内科实习原则》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举行图书分享会,就引发了医学生的热捧。他们中,有的人希望将来可以去海外实习,“我们中国医学并不差劲,这也让我们更有自信去看看外国的医学教育是什么样的”;有的看好国内的医学国际化趋势,认为融合中西的医学背景将更具竞争力。

  “希望他们可以将有用的原则、方法带回亚洲,最终造福更多病患。”陈梁说,希望这本书帮助中国医学生,不仅包括那些梦想到美国追求医学培训的医师,更还包括那些准备留在中国,希望去增强、提高自己临床技能的医师们。

编辑:朱琪

关键词:口袋书;医学生;格蕾;原创;病人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