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4日至今,包括广州、苏州在内的多个大城市密集推出户籍改革政策。总的原则是放宽和降低落户“门槛”。这既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人才竞争和储备的需要。笔者认为,要让户籍新政真正“惠民”,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一些配套措施必须及时跟进。

  苏州素有中国“最牛地级市”之称,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35.8亿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其中,苏州的工业制造业功不可没。试想,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和密集劳动力资源作支撑,其产业发展必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毫无疑问,户籍新政的实施,未来还将助推苏州工业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但户籍新政推出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有力跟进,才能使户籍新政充分发挥引才用人的作用。素有中国改革“风向标”之称的广州,此次也同样推出了相应的户籍新政。但据了解,广州的某辖区仍然是“新政”“老规矩”。大学生从集体户口迁入当地人才市场,仅审批和受理流程最快都得19个工作日。

  每一项新规新政的出台,既体现很强的政策性,同时针对性也更强,对症的往往是旧规矩里的“ 沉疴痼疾”。可偏偏一些地方看似实施了新规新政,却“新罐子装旧药”,“药引子”没有任何改变,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新规新政“走调”“滴漏”。究其原因,相关部门在新规新政执行过程中,细化措施不够,应变能力不足,甚至成为新规新政的“歪嘴的和尚”,让新规新政实施陷入尴尬的境地。

  因此,要让户籍新政真正“惠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切实解除获益者的后顾之忧,打通执行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只有这样,新规新政才能不带一点陈腐的气息,让获益者如沐春风, 如饮甘醇,提振干事创业的信心。(央广评论员 郭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