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发生在外来工吴桂春和东莞图书馆之间的温情故事感动了千万人。

  吴桂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湖北农民工,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不得不离开他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东莞,不得不离开陪伴他度过了12年业余时间的东莞图书馆。

  离开东莞之际,他来到东莞图书馆退还借书卡,并向他无限留恋的东莞图书馆郑重告别。他在图书馆留言簿上留言:“……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万般不舍……”他满怀伤感地告诉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一走,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吴桂春的留言感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他的关注。在各方帮助下,他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终于又可以留在东莞,终于可以再续他和东莞图书馆之间的“不了情”了。

  发生在农民工吴桂春身上的故事,曲折感人,结局完美。默默无闻的东莞图书馆也因此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好奇:东莞图书馆,魅力何在?

  大约10年前,我曾经造访东莞图书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想读者所想”的超强服务意识。东莞是全国外来工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这个本地户籍人口才200多万的城市,外来暂住人口多达千万人!这些人中,大部分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他们有的需要充实自己,有的需要提高技能,学习意愿强烈。但是,他们中很多人的作息时间是“三班倒”,很容易错过图书馆开馆的时间。为了让各个上班时段的人都能方便地借书、还书和阅读,2005年,东莞图书馆推出了“24小时开馆”服务。这项暖心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外来工。后来,他们发现,“24小时开馆服务”虽然满足了不少读者的需求,但是,这项服务依然受服务半径的制约,以东莞之大,很多人的借书、还书还是十分不便,于是,东莞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建立起52个分馆、400个村(社区)服务点、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建立了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图书馆集群网络,实现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一体化服务。东莞图书馆还非常重视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为读者量身打造各种培训服务。

  十年磨一剑。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孜孜不倦“磨”了十二年,知识改变人生,知识改变了吴桂春。刚来东莞打工的时候,他听人家聊天都费劲,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很多东西听不懂,这也是促使他走进图书馆的动因之一。现在,他可以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从他的谈吐和思想中,人们可以发现知识对他的这种犹如“重塑”的改变。吴桂春是东莞农民工群像的一个缩影,从吴桂春身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东莞世界工厂崛起的答案。

  东莞图书馆是一个有情怀的图书馆应有的样子。她始终如一地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守护着精神的家园,为他们点亮知识之光,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

  我突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首流行歌曲《祈祷》,借用这首歌来表达东莞图书馆和那些热爱她的农民工们的关系,应该比较应景: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呀,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呀,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央广评论员 彭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