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受鼓舞。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各国医疗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是一次大考,也是各国科技创新实力的“试金石”。面对疫情席卷全球的“至暗时刻”,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非常短的时间高效分离出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向全世界共享。钟南山院士说,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疫苗的研发方面也走在全世界第一方阵中,目前已有5款疫苗进入了二期临床试验。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技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改变世界,造福世人。如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变得更便捷、更舒适、更自由。然而,科技创新本身却从来不是自动降临的赏赐,更像是你争我夺的竞技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全球化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激活了全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很短时间内成长为“世界工厂”,并牢牢占据着全球产业链制造端的核心。曾经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吃力却不讨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业真正的红利开始显现。首先,随着制造业网络的扩展,中国慢慢积累出一个更为强大的供应链组织网络体系,把中国制造推向了全球制造的领导地位。同时,制造业创造的大规模就业,显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铁、基于大数据的物流等技术的普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被迅速打开,在科技研发一端,越来越多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茁壮成长起来,中国的科技水平正快速追赶上世界先进步伐,甚至不少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已经是全球顶尖水平,走在了世界最前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下一个阶段可能对全球生活方式和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努力抢占创新高地。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在诸多领域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于是也引发国内对于外国“卡脖子”的担忧。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如今的科技领域,已经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全球互联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凭掌握核心技术独步天下,核心技术需要下游厂商的应用,应用领域也可能产生新的核心技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成定局,也正因如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靠“卡脖子”掌握主动权。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让科技创新成为造福人类的宝藏,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科技创新惠民、利民、富民、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拥有了引领全球下一个科技变革时代的实力与契机,我们当然要勇于担当,责无旁贷,尽一切努力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这必然有赖于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在全球仍在与疫情作艰苦斗争的此时此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期望,具有特别重要的深意,这不仅仅是勉励科技工作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更是吹响了一声号角,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与世界携手,借助全球的科研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大的福祉。(央广评论员 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