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就从未停下战斗的脚步。而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中,不仅包括身体的抵抗能力,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运用科学的防治手段,也离不开正确的心理调试,把心理干预纳入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非常时期,一定要加强面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给我们的心灵也戴上“口罩”。

  据新闻媒体报道,患者、医务人员、相关服务保障人员是目前心理问题出现较为集中的三类人群。新冠肺炎患者在经受疾病考验的同时,担心、忧虑甚至自责、后悔等情绪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正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也是急需心理支持的人,他们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关心病人的生命安全,更要忍受着感染高风险带来的焦虑和不安;而为了抗击疫情奋战在一线的管理、安全保障、后勤服务人员等,也处在高危和高压的状态。因而对于这三类人的心理援助是当下非常急迫的事情。

  心理救援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耍嘴皮子,也不是简单依靠心理学上所说的共情。应该举全社会之力高度重视,加强对于有需要的人的心理疏导,切实提升抗击疫情的合力。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已经有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开始进行此项工作;各地更是有不少精神科医生编队进入了医疗队前往疫区;全国各大相关的学会、学术机构都努力地在后方为“前线”的医生想办法,同时也在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

  病毒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疫情也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心态。长时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责任重大,压力山大。更多的普通人封闭在家里,长时间不能外出的相对封闭也会让人烦躁不安,甚至焦虑抑郁。

  应对疫情不断发展引起的恐慌和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积极有益的事情上。努力工作、看看书、听听音乐、做一下室内运动都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信息,还有健康防护知识,不要轻信谣言。既不要“无知者无畏”,也不用过度恐慌,合理做好个人防护。

  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要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正视自己的情绪变化,合理进行宣泄,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规律,不要让“疫情焦虑症”影响我们的抵抗力和战斗力。如果有必要的话,及时引入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支持,让自己更阳光、充满正能量。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给我们的内心戴上“口罩”,才能减轻疫情造成的心理伤害。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开通心理热线,专业人士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心理咨询。每个家庭、每个人也都有必要学会心理自助,适当运动、读书、听音乐,用健康生活舒解压力。保持理性、平和,坚定必胜信心,涵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也会成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央广评论员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