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共战疫情的当下,疫情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人心。这几天,全国确诊病例数量在不断上升,而前方医院不断有物资紧缺的消息传来,一时间,人们为之焦虑、忧心乃至痛心。

  但阴霾不会一直笼罩,就在今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从1月25日正式开工到2月2日,7000余名建设者鏖战,与疫魔竞速,以精准阻击,8天实现关键节点,武汉火神山医院于今天交付,由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正式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湖北乃古楚之地,在楚文化中,楚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人的肺部五行属金,而火克金。以火神驱散瘟神,“火神山”医院从命名之初便寄托着命名者对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信心和祝愿。

  8天完成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隔离区3.4万平方米,病房419个、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千万网友参与“云监工”,我们惊叹于基建狂魔的“中国速度”;感动于不计报酬、牺牲宝贵的假日和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建设者们;更寄希望于这所医院能够如SARS时期的“小汤山医院”一样,在风浪最严峻的时刻如一艘“方舟”,接纳更多武汉定点医院无能力收治的病人,使其最终逃离病毒的魔爪。

  曾记否,当年的小汤山医院也是约4000人和500多台机械设备、北京六大建设集团轮番上阵、于7天7夜不眠不休施工建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病床1000张的医院,并且是全国收治非典患者最大的专科医院,从决策到施工,其执行力之强、效率之高,被誉为“小汤山速度”。

  武汉再一次复制了这一速度,也宣告了“基建狂魔”绝非偶一露峥嵘,而是可重复的实力常态。

  熟悉武侠小说的朋友想必都听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任何武功,都有自己的不足,防守的再好,也有破解方法,只要意识、攻、守、应机变化等速度远远高于对方,势必游刃有余。

  我们已见证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之快,接下来就是考验其管理模式、反应之快的时刻了。

  谈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抗击“非典”时期的另一个词,叫“小汤山模式”,这是对建成使用后小汤山医院医疗管理模式的称誉。

  这一模式建立于一种应急状态下的特殊环境之上,一方面它能在短短几天内汇聚全军百余所医院上千名医护人员,但从医院管理部门、科室医务人员,到3天之内建设的医院信息系统,皆为临时组合,未经磨合、演练,直接临战,每一处工作都需要完善;另一方面,“非典”作为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突发传染病,其防护和治疗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之处,每一名参与者都身处危险之中。

  但小汤山医院在高速运转51天后,以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这座临时建筑,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成就了“小汤山奇迹”。

  如今我们再来回顾,不难看出,是“小汤山速度+小汤山模式”的结合才成就了小汤山奇迹。这也启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如果想再造一个新奇迹,除了唯快不破的建设速度,还要加上打破常规的管理功夫。

  简言之,小汤山医院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打破常规,真正做到了“特事特办”。

  既是特事就要求医院建成后其管理模式不能以常规处之。质量管理也不可能常规行之,需要特事特办里的“特办”,需要建立由医务部、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结构,需要重点强调质量控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纰漏,因为它关乎自己到他人、患者到医护的生命安全。

  突如其来的病毒最初靠闪电战让惊慌的人们措手不及,暂时占据了上风。当混乱状态逐步结束时,该是全心全力让医学技术显示力量的时候了。即将投入使用的火神山医院,包括之后的雷神山医院,相较于小汤山,工程巨大过之,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可能也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好在我们已有小汤山作为借鉴,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正因此,公众对其期待会更高,管理者的能力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要特别从“小汤山模式”里汲取经验,管理的经验、严抓质量的经验,未出问题时未雨绸缪,有了问题及时亡羊补牢,打破常规,真正做到特事特办,在新的考验下成就新的“火神山奇迹”。(央广网评论员 孙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