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央视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第三集《聚焦脱贫》。其中,还介绍了2018年影响极大的安徽阜阳“刷白墙”事件,让人真切感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害。“刷白墙式脱贫”的恶劣做法在脱贫攻坚地区均以不同形式存在着。“刷白式墙脱贫”刷得已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而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不尽责,对贫困地区群众敷衍塞责的恶劣行为。

  2019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安徽指出该问题后,省委立即责成省纪委监委进行查处、问责,阜南县的刷白墙工程才停了下来。据统计,这项面子工程共花费财政资金799万余元。

  表面上,“刷白墙式脱贫”只不过是对贫困现象的遮“丑”的方式,本质上则是不务实、不负责,欺上瞒下、劳民伤财,严重破坏扶贫攻坚大局的行为。当前,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而且越往后,工作的难度相对越大。这就更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要保持较高的政治站位,拿出务实的工作态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苦干、实干。任何侥幸的、对组织和群众敷衍的行为,都终将会露出“马脚”。

  同时,“刷白墙式脱贫”还是一种极其严重、无法容忍的弄虚作假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说明极少数地区干部对于我们整体脱贫目标尚且存在着认识模糊、工作不尽责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只能有助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的蔓延。

  “刷白墙式脱贫”还败坏党风党纪,助长歪风邪气。墙,可以暂时刷白,甚至能够瞒天过海,但是却刷“黑”了极少数干部对党和国家极端不负责任的心;刷“出”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刷白墙式脱贫”,要坚决杜绝。各地各部门要从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对待“刷白墙式脱贫”绝不姑息,才能为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的脱贫攻坚,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央广评论员郭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