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中央正式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在年初的3月份,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该通知主要为基层干部松绑,鼓励他们心无旁骛抓工作落实;在岁末的12月份,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旨在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还校园该有的清净。

  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中小学教师,比较共同的感受就是负担重。而负担重,主要体现在检查评比考核多、摊派任务多、务虚会议活动多。以学校老师为例,老师的本职应该是教书育人,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本该政府部门承担的很多任务,比如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平安校园创建、绿色校园评估检查等和教学关联不大的任务,也都落实到了中小学教师的身上。再加上各种小手拉大手活动、各类APP进校园等任务摊派,基层教师直呼“不堪其重”。

  基层负担重的背后,有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子。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并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但为了走过场留痕迹好交差导致大会套小会,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的家长手机上得安装数十种APP,隔三岔五要填写安全教育、禁毒、防艾、防溺水、扫黑除恶等各种调查问卷。这不仅让教师觉得累,学生家长也喊累。

  校园本是清净地,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额外的负担牵涉了太多的精力,那么本职工作就很有可能会打折扣,打折扣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给中小学教师减负,既是给老师松绑,也是在给教学质量提质。

  但减负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基层减负喊了多年,终于盼来了中央一纸文件。文件下发之初,各地雷厉风行,纷纷精简文山会海、减少督查考核评比。从报上来的数据来看,大部分都达到了文件规定的减少50%的要求。但如果到实地去问基层干部:觉得自己的负担减轻了没有?很多干部都会觉得实际获得感和上报的数据有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是减负是不是真减?

  此次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将减负重点放在了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社会事务进校园、减报表填写工作、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四个方面,可谓精准聚焦中小学校园反映突出的问题。但减负重点要看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出台切实可行的细则,采用该减减、该调调、该并并等多种手段,切实把教师从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一心搞教学。

  给中小学教师减负,要以教师的实在获得感为前提。负担重不重,教师自身最有体会。因此,要以教师的实在获得感为前提,而不能只是口头减负、报表减负。

  要建立必要的督查和追责制度。就目前的规定而言,只有目标而没有必要的惩戒。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根源在于上级党政部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上级党政部门的约束和监督,必要时施以惩戒,以切实从源头上做到减负。(央广网评论员 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