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9-06-06 16:19:00来源:央广网

  最近,中国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强硬反击“美国优先”的关税大棒和贸易“霸凌”。5月28日晚,针对外界关于中国将以稀土资源为“武器”反制美国无端打压的传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有谁想利用我们出口稀土所制造的产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那么我想赣南原中央苏区人民、中国人民,都会不高兴的。”6月1日,中国宣布将依法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同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清单中的部分商品提高关税税率;6月2日,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6月3日、6月4日,中国连续发布赴美留学预警和赴美旅游预警。

  对于“美国优先”的关税大棒和贸易“霸凌”,中国一直态度鲜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如果说,去年以来的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体现的是中国“不愿打”的诚恳态度,那么,最近密集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体现的则是中国“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坚定决心。

  应对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关税大棒和贸易“霸凌”,中国的这个决策,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那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是因为“美国优先”关税大棒“霸凌”不得人心,中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倚仗自己强势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霸凌主义大行其道。在利益面前,其奉行“美国优先”;在规则面前,其奉行“美国例外”。美国的行径,严重扰乱了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既有国际秩序,让世界各国怨声载道。在世界各国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忧心忡忡之际,中国挺身而出,和美国的贸易“霸凌”作坚决的斗争,这既是中国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之举,也是维护国际贸易产业链健康发展、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之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近一段时期,各国政要纷纷发声,或表达对美国的批评,或表达对中国的支持。

  5月30日,在日本召开的第25届“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演讲中批评美国在贸易和安全领域与中国“对抗”而不是“竞争”,他表示“马来西亚将尽可能多地使用华为技术”。

  5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号召“打破自大、狭隘思维的高墙”。她告诫这些即将进入社会的哈佛大学毕业生:若是用一种孤立的、唯我独尊的处世哲学去处理全球问题,将是非常危险的。应该站在多边的、全球的利益上共同采取行动。

  5月31日,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开幕,开幕式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呼吁,大家必须接受中国会继续壮大的事实,并且要了解到,阻止中国不断强大是不可能的事,更非明智之举。他还强调,美国和中国必须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提升而不是颠覆国际体系。

  在世界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大家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经济主管阿赫亚(Chetan Ahya)在6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另外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予以反制的话,全球经济衰退最早可能在9个月内开始。各国政治家也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可以预见,如果美国不放弃贸易“霸凌”政策,它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和抵制。

  二是中国经济拥有“稳中向好”的坚实基础、“长期向好”的巨大潜力。

  6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前夕,接受了俄罗斯主流媒体的联合采访。习近平主席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

  过去——“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9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经济增速6.6%,位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现在——“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的大环境,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4%,连续14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6.4%至6.8%区间,延续近年来平稳增长态势,国内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就业持续增加,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方式在转变,质量效益在提升,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未来——“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一是资源潜力,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二是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三是发展活力,中国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约占经济总量2.18%,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壮大;四是调控能力,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回旋余地,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现有的经济存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正是中国强硬应对美国贸易“霸凌”的物质基础。

  三是因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具有艰苦奋斗的强大生命力。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佛山顺德的一个企业高管曾经向我讲过他当年的一个创业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创业初期,他的企业做的是加工零售的小业务,也就是把整块的原材料买回来,切割成小块再零售,赚一些差价。那时候,公司没有货车,也没钱请搬运工,每次到广州进货都是他一个人。每一块原材料都有门板那么大,比他的体重还要重得多。那时,他20多岁,每次都是咬着牙把“大门板”一步一步拉到马路边上,然后等待路过的“顺风车”带回顺德,经常一等就是半天。他说,广州的天气,要么晴天,要么下雨,阴天很少,他每次都是要么晒着,要么淋着。就是凭着这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他和几个合伙人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成功转型机器人产业。如今,他们的企业成了顺德的明星企业。可以说,顺德这位企业高管的经历,是这一代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虽然是“老黄历”了,但却能说明中华民族在发明创造方面,“家学”深厚,源远流长。2018年12月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中国的专利申请数达138万项,占全球总量的4成多,是美国的一倍,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位列全球首位。

  一个人只要能吃苦,他一定不会饿肚子;如果一个人既能吃苦,还很聪明,他的生活至少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中国有近14亿人,绝大多数能吃苦、有韧劲、还很聪明,由这样勤劳智慧的民族组成的国家,还会有过不去的坎吗?(央广评论员 彭小毛)

编辑: 田甜

【央广时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从何而来?

对于“美国优先”的关税大棒和贸易“霸凌”,中国一直态度鲜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如果说,去年以来的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体现的是中国“不愿打”的诚恳态度,那么,最近密集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体现的则是中国“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坚定决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