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田家炳——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018-07-13 09:11:00来源:央广网

  7月10日,99岁的香港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辞世,留给世人三百多所学校,有人称他为“百校之父”。

  对于我们来说,田家炳先生虽远在香港,素未谋面,离我们很远,却又似乎很近。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很多都有一所名叫“田家炳”的学校。

  在田家炳的生平记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虽然不是捐钱最多的慈善家,但是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唯此一人;晚年,为了多捐助内地建学校,卖掉自己已经居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与夫人一起搬出去租房子住;拥有亿万家财,每月用钱却不到3千元;80岁大寿不摆酒席;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出差在外,住高级酒店,都是用自己带的肥皂;没有购置专车,每天坐地铁上班,房租成为日常最大的支出……关于田家炳先生,无论是其大义,还是“小节”,都让人感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笔者以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作家臧克家的诗句来形容田家炳先生,并不为过。那三百多所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就是实证。田家炳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足够我们深深体味和学习。在物质横溢的当下,田先生的这份精神财富更显弥足珍贵。其精神财富总结起来当属:“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和我们当下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田先生一生节俭,却把钱都用在他认为对的地方,比如为孩子、为国家、为民族。这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中国发展到今天,不缺乏有钱人。但是,有钱并有德的人并不多。反观一些有钱人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汗颜:花费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超豪华婚礼;似乎没有什么正经事干,成天“撩”女明星的富家公子;以各种出格举动屡上新闻头条的富豪……如此种种,与田先生的境界相比,则是“低到了尘埃”里。

  田家炳先生虽已离世,他的精神却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财富,足以滋养后辈!(央广网评论员许新霞)

编辑: 郑睿

【央广时评】田家炳——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7月10日,99岁的香港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辞世,留给世人三百多所学校,有人称他为“百校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