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央广网

评论:扶贫,必须要弘扬“愚公”精神

2016-01-17 19:36:00 来源:央广网

  据报道,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村民邓迎香为了修建一条“出山之路”与众乡亲用钢钎、锤子开凿出200多米“人工隧道”,将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被誉为“当代女愚公”。有媒体评论说,“当代女愚公”的背后是精准扶贫的缺位。笔者看来,这属于对精准扶贫的一种误读。

  精准扶贫,是指扶贫的对象、扶贫的手段、扶贫的措施更有针对性、对象性的一种扶贫概念。按此理说,精准扶贫的“阳光”必须普照在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但是,仅有这点“阳光”远远不够,必须要靠贫困对象自身付出的“雨露”,才能帮助贫困对象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是因为,导致贫困产生的原因很多。能否最终实现脱贫的关键还在于每一家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的自身。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生变化、产生作用。对于那些不主观努力的贫困人口而言,即便是给他一座金山、银山,如果他不更新观念,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给自足,最终也还会坐吃“山”空。眼下,在扶贫对象中,有许多类似邓迎香这样吃苦耐劳、敢于改天换地的“愚公式”贫困农民,同样也有些被政策、救济、畸形的扶贫措施养懒了的习惯于“等、靠、要”的贫困农民。他们常常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满足于政府的帮扶和救济,满足于守着家里几亩“薄地”而不愿走出去打工改变自己的贫困命运。这些贫困人口不是不具备一些脱贫条件,而是不具备自主脱贫、自力更生的“主观意识”。

  “邓迎香们”的确是中国贫困地区优秀脱贫农民的杰出代表。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改变贫困,是实现自我脱贫的楷模。正是由于这些“愚公们”的坚持,才让许多贫困农民走出了大山,发展了经济,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精准扶贫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倡导的一项综合性、针对性扶贫措施。这应当被视为扶贫工作科学化、细致化、具体化、效益化的进步和提升。实践表明,它确实能够给各地的扶贫工作带来“点对点”式的变化。但是,假如扶贫对象缺乏“女愚公”邓迎香这种不懈奋斗、自我努力的精、气、神和脚踏实地、日复一日的“干劲”,即便是再精准的扶贫举措,对习惯于“等、靠、要”的扶贫对象而言,也依然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女愚公”邓迎香,好样的!(央广评论员郭长江)

  

  

编辑:昌朋淼

关键词:扶贫;贵州精准扶贫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为整县扶贫上"保险" 兰考创全国首例

2016-01-12 08:53:00

福建省纪委通报6起扶贫领域违规违纪典型案例

近日,福建省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6-01-09 10:44:00

贵州毕节:用“私人订制”带动“精准扶贫”

毕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通要冲,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美誉。知道毕节这个地方的人不算少,它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2016-01-02 11:5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