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13日消息(记者张雷 毛保武 通讯员张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21年江源综合科考队近日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开展湿地碳储量综合科学考察。

黄河冰川源曲什安(央广网发 张永摄)

此次科学考察综合利用原位观测实验、多源遥感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获取三江源地区河流、沼泽及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土壤碳与水体碳储量原位观测数据,系统考察研究长江源区河流沼泽演替机制,为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区湿地水生态系统固碳特征、演变过程、未来趋势的前瞻性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黄河吞吐湖阿哇贡玛(央广网发 张永摄)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永介绍:“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畜产品供给地。这是由于高原夷平面保持完整故湿地广为发育,面积达814.36万公倾,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源区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随着植物根、茎、叶和果实的枯落堆积在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的湿地中,形成了动植物残存体和水所构成的泥炭。泥炭中大量含有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因此起着固碳作用。保护和恢复三江源湿地对抑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支流泽曲(央广网发 张永摄)

长江南源当曲(央广网发 张永摄)

河流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水循环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碳库占到陆地总碳库的20%-30%。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域的三江源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河流沼泽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通过实地科学考察获取原始观测数据,研究湿地固碳能力,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