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记者魏炜 谢梦洁 王海鹏)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共提出28份建议和议案。他围绕“十四五”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动力锂电池可持续发展、制定《个人破产法》、企业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议案。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经过了社会转型的洗礼和贫苦生活的历练,心中多了一份情怀。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记者:您这次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的建议》。您认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在目前的实施推进中都存在哪些问题?合作区在国家“十四五”时期应当如何加强协作建设?

张天任:首先,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是对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的一次先行探索,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比如我所在的湖州市,目前也在主动谋划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湖州片区。虽然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但是我在调研中也发现,具体推进中还存在这几个问题:一是各方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产业定位还不够明晰,三是合作基础还有待提升。

我认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要结合“十四五”规划,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顺势而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协作:一是将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可由浙江和安徽两省牵头,尽快启动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总体方案编制工作。条件成熟时,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批复总体方案。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在平台建设、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在条件较成熟的毗邻地区以组团形式先行先试,重点形成4个组团的多组团联动格局,即浙皖组团(长兴—安吉—广德)、苏皖组团(溧阳—郎溪—广德)、沪皖组团(白茅岭农场—郎溪)和苏浙组团(宜兴—长兴),支持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湖州片区建设。

记者:此次您在提案中谈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这方面的建议。天能作为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接下来天能在这个方面会做哪些努力?

张天任:对我们企业来说,废旧的动力锂电池是宝贵的“城市矿山”,把里面有价值的金属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保障国家资源的安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锂电池已经进入了退役期,退役后的锂电池,有的我们把它作为电信基站等储能电源,进行梯次利用;彻底报废的锂电池,我们让它进入循环再利用系统,拆解和提炼其中的贵重金属材料,进行再生利用。

记者:此次您还提交了“关于制定《个人破产法》的议案”。您觉得应当如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破产法》?这样做的意义都有哪些?

张天任:目前,《个人破产法》在我们国家层面的立法尚属空白。其实,早在我国《企业破产法》的立法期间,曾经探讨过,将个人投资人纳入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但最终未被采纳。随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个人破产制度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们从浙江和深圳两地先后开展的司法和立法探索实践结果上看,制定《个人破产法》,一是有利于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避免债务人出现走投无路、跑路、“失联”等现象发生,让债权人权益得到保障。二是有利于保护市场主体,完善破产制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给诚实而又不幸的债务人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三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治保障。

记者:我们看到,您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谈了一些个人感想,其中着重强调了“企业创新”这方面。接下来,天能在整体规划上都将采取哪些创新的举措?

张天任:在企业长期的创新发展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也讨不来,唯有自主创新、孜孜探索。所以接下来,天能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坚决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好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二是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加强研发,以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端攀升,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活力;三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和平台优势,创新培育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记者: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您此次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您这样提议的背后原因都有哪些?您认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举国体制”后,都将带来哪些有益之处?

张天任:目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数量占比已经超过了95%,在发明创造、安置就业、市场投资、税收贡献等多个方面创造了巨大社会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都成为了所在领域的“冠军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灵活的创新体制。民营企业参与“新型举国体制”,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民营企业参与“新型举国体制”,牵头或联合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化创新成果,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自身科研实力的同时,能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您曾经谈到“天能的工厂建设到哪里,扶贫的对子就结到哪里。” 当下,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也开始了,未来天能在推动企业结对扶贫方面会有哪些“动作”?

张天任: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首先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的“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天能先后在河南、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份开建工厂,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的贫困村“结对子”,开展“村企共建”,通过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累计解决数万群众的稳定就业和生活问题。未来,天能要建更多的工厂,帮助更多的乡村实现由“产业脱贫”到“产业兴旺”。

其次是要加大村企共建力度,巩固拓展“产业脱贫”成果。一方面,天能要帮助结对乡村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特别要帮助他们加快水、电、路、气、信等设施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创新收益分享模式,通过返利型合同、参股联结等利益分配方式,将农户融入到天能的产业链中,打造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和乡村振兴红利。

再次是要坚持“产业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依靠天能的人才培育机制,加大对产品扶贫地区传统农民进行精准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力度,消灭“精神贫困”和“能力贫困”的代际传递。既扶贫,又扶智,还扶志,真正实现由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