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2月2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陈金莲 通讯员王双玲)在火星上建设基地需要携带哪些设备?人类到火星上居住后,生活习惯会发生改变吗?随着宇宙膨胀,地球也会变成火星吗……2月26日上午,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学大使活动——十载内登陆红色星球在“科创中国 甬创未来”宁波直播间举办。宁波学子与NASA专家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云连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向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祖布林博士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现场连线祖布林博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祖布林是华盛顿大学核工程专业博士、火星学会(The Mars Society)主席、先锋航天(NASA Artemis月球任务开发新技术合作机构)总裁。其著作《赶往火星》关于原燃料制造的建议深远地影响了NASA和SpaceX,也曾是NASA火星探测长期战略工作组成员。他在1998年创立火星学会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非营利性太空倡导组织,致力于促进人类探索和移居火星。

  “云连线”中,祖布林博士介绍了“直达火星”计划。他认为,人类想要在火星上定居,关键是利用火星大气层产生氧气,水和火箭推进剂实现飞船在火星表面停留和返回地球。

  火星曾被科学家誉为“袖珍地球”,火星探测不但在人类保护环境资源、解决地球水资源短缺、开拓人类视野和地球文明空间范围、合理开发利用火星资源上具有重大意义,更对科学技术突破性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去年7月和8月,阿联酋“希望号”,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先后发射升空,踏上了前往火星的漫漫征途。今年北京时间2月19日4点55分,美国“毅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正式开始在这颗红色行星上探索生命存在的迹象。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计划完成“环绕、着陆、探索”三个目标,在环绕火星勘察3个月左右后再择机登陆火星。

同学们踊跃提问(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据悉,这些举措都表明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止。梦想不熄,探索不止,时至今日人类正在发出“你好,火星”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