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月6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段莉 曲田)“十三五”期间,青海省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筑牢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民政事业费总投入285.27亿元,一笔笔温暖人心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宁市城北区和睦康养园是青海省养老示范基地,按照“医、养、康、护”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在这里生活的老年人享受着24小时专业托管照料服务,过着健康、安心、快乐、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庄丽华老人对记者说:“自从来到这个院里头,我觉得这里的生活、环境、人、阿姨、管理人员都挺好,吃得比家里好,开心、幸福、快乐。”

  五年来,青海省投入财政资金6.64亿元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受益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5家,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员覆盖率达81.2%。

  青海省民政厅规划财务处处长李煜峰介绍:“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424个,累计投入39.62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13个百分点,其中养老服务体系项目674个22.77亿元。‘十三五’时期,14项规划指标任务推进有力,5项指标超额完成,走在全国的前列。”

  2016年以来,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构建与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社会救助体系。对贫困边缘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全省统一的五级民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青海省民政厅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副主任卢亮介绍:“城市低保标准从2016年的每月400元提高至目前的每月64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544元提高至每年480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从每年5092元提高至每年11520元。五年来,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31.8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