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杨守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在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创新搭建了以公安为主体、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110”小单元社会治理新平台,并在施家桥社区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社区连续三年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排名全市前列,逐渐成为全区社会治理的亮点品牌。

  搭建载体,整合网络,服务百姓零距离

  清江浦区施家桥社区处于市中,由10个老旧小区组成,有3900多户11500多居民。社区有1所知名幼儿园、两所知名中小学、3家三甲医院,平时人流量非常大,拥挤而热闹,邻里纠纷、医患纠纷比较多。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初,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的“社区110议事会”成立,把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都吸收进来,明确组织架构,通过“微信群”,及时联系,实现了社区治理线上线下联动。“创新社会力量的组织与发动方式,为更多有能力的社会力量搭建参与平台,成为必然选择。”清江浦公安分局副局长汪卫兵说。

  2018年6月3日上午,长西街道办事处根据上级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组织街道、城管、居委会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在河堤社区拆违,遭到二十多家门面房业主的反对,引发矛盾。对一个烧烤店废弃排烟管进行拆除时,引发火灾,矛盾升级。当日中午,社区民警周加军立即配合街道办事处、城管部门、环保部门、市场管理部门深入到门面房业主之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讲明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性,讲明火灾隐患的危害性,还结合案例向群众宣讲妨害公务罪和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的法律常识,深入细致的说服、宣传、教育,门面房业主思想很快转变过来,当天下午,二十多家门面房积极配合拆违工作,干部、群众都对民警深入、细致的工作表示赞誉。

  施家桥社区二院宿舍居民孙云荣,十八岁在学校跳高摔伤颈椎,导致高位截瘫,瘫痪在床二十六年,生活不能自理。社区民警周加军把孙云荣当成自己的亲人关心,对孙云荣承诺:“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会帮你,我的手就是你的手,我的脚就是你的脚。”周加军利用休息日时间带着孙云荣去公园看桃花、去电影院看电影、带着孙云荣到医院就诊、邀请社会爱心组织会向孙云荣捐款捐物、协调残疾人联合会向孙云荣捐赠电动轮椅,今年孙云荣还得到施家桥社区110的三次物质帮扶,帮扶一台冰箱和五千元人民币,其中周加军个人捐款给孙云荣3000元。

  在施家桥社区110的帮扶下,孙云荣从“不想活”转变为“很想活” ,从对人生失去信心转变为对生活充满信心,躺在病床上的孙云荣坐起来,坐上电动轮椅,来到户外,来到社区,他主动要求承担义务巡逻、文明引导的义务,成为施家桥社区110的义务巡逻队员、文明引导员,被评为清江浦好人和新时代淮安好人。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的普及,老小区普遍出现停车难题。施家桥社区也因停车位紧张引发了接连不断的矛盾纠纷。“光靠调解不是办法,要让居民有地方停车,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周加军说,通过社区110议事会制度,公安出面联系城管、街道和住建部门,到小区开展调研,最终在乐园小区等处新辟200多个停车位,缓解了小区停车难。“把有能力的老党员、老政法、老军人、老教师、老先进等人吸收进议事会,通过他们的威信和人脉,协助开展隐患排查、平安守护、矛盾调解、房屋管理等工作,这个制度非常有效。”施家桥社区党委书记田马军表示。

  组建队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天候

  在“社区110”平台成立的基础上,清江浦区公安分局以施家桥警务室为依托,整合相关部门和单位选派的24名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成立了常年实体化运行的“社区110”服务队,为居民和单位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服务。服务队成立后,要真正把为民服务的初心付诸实践,化为行动,党组织建设就迫在眉睫。为此,施家桥“社区110”成立了由社区民警周加军为书记,服务队中18名党员为骨干的“社区110”党支部,凝聚各行业党员力量,打造“社区治理联盟”品牌,围绕建设“平安社区、稳定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的共同目标,强化党群互动,极大提高了处置复杂事件的能力。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施家桥“社区110”满负荷运转,公安、街道、城管、市场监督等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对9个居民小区、642家沿街商铺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对车辆摆放、道路卫生、公共秩序等问题督促整改400余次。“像占道经营,光靠城管或网格员,磨破嘴皮子都没用。我们有个微信工作群,围绕这件事情商定解决方案,先由议事会成员出面劝导,讲道理,再由公安牵头街道、城管等部门综合执法,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施家桥社区城管队员范杰说。

  近三年来,在党支部强有力领导下,施家桥“社区110”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公安、司法、城管、市场监督等行政业务服务,提供卫生健康医疗、政策法律咨询服务,进行治安巡逻和防范宣传,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等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困扰老城区的停车纠纷、医患纠纷、校园事件等热点问题,在施家桥社区都逐步得到了妥善解决。此外,“社区110”还推出“红色关爱”项目,由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自发捐款,在淮安市慈善基金会设立专户,到目前已帮扶困难居民50余人次资助50余万元,营造出睦邻友爱的社会新风。

  提质增效,打造样本,向全区推广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指路”,“社区110”的服务内容囊括了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真真切切地帮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巡防宣传、风险化解,日常信息采集,还是保障重点工作,“社区110”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达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处置高效”的效果。在今年疫情防控最紧要关头,“社区110”牵头组织公安、街道、社区、城管、卫生健康等单位联防联控,走社区、访单位、跑点位、忙巡查,确保了辖区居民健康平安。

  为了掌控预警性、鲜活性、深层次人员信息,提前感知各种隐患,施家桥“社区110”充分发挥警网融合机制,民警、辅警、城管、网格员开展大走访,将3900多户居民全部摸排1遍,640多家商户走访3遍,建好档案。排查出来的隐患和纠纷,迅速流转到相应职能部门,精确排查、精准化解。

  如今,以施家桥“社区110”为蓝本,清江浦全区建成了77个“社区110”平台,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成立“淮上清枫议事会”,吸纳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整合资源,完善架构,畅通渠道,让“社圈警务”在基层治理中开花结果。清江浦公安分局副局长汪卫兵说,他们正在筹划在全区建立一个“社区110”平台,平台以社区为单位,整合各社区工作情况,按照“源头治理、群众自治、综合施策”的全新理念,建好群众身边的“社区110”。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伟表示,淮安市清江浦“社区110”警务模式立足优化社会治理的“微循环”,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道,社圈互助”,加快了治理资源和力量向社区“下沉”,促进了政府职能网络与基层治理网络无缝衔接,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党建引领、政社互动和多元共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取向,是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