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全摘南瓜回家(央广网发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央广网重庆12月18日消息(记者赵聪聪 通讯员袁启芳 夏雨)“今年卖鸡蛋1000个,累计收入1400元。”“自己周边打零工,参加土地整治,共收入4000元,村干部退休金3600元。”“妻子在家喂鸡、鸭100只,共收入4750元。”“儿子李云刚打工每月收入3500元,预计全年42000元。全年收入共87190元……”近日,重庆巴南气温骤降,但老李家生有火炉的房间内却暖意融融。老李小心翼翼地从衣柜里搬出自己改造的铁皮“保险箱”,从箱里拿出宝贝账本,和家人算起了今年的年收入。屋内,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这本账,字迹工整清晰,里面有“党及政府扶持我家救助金”账本,有“单项收益”账本、“脱贫总账”账本。账本的主人是今年75岁的石滩镇万能村村民李增全。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老李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一直将每月的收入、支出记在账本上,看着账本上不断变化的数字,老李笑得合不拢嘴。

  “政府给的每一笔帮扶资金,我都记录了下来;自己的每一笔收入支出,我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老李说,“我还要把账本记入家族的族谱里面,叫子孙后代都看看,政府和别人都是怎么帮助我们的,我们的生活又是怎样越来越好的!”

李增全的“脱贫账本”(央广网发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李增全曾当过村干部、镇敬老院的院长,以前的日子还算过得不错。然而不幸的是,2013年,家里人相继生病,李增全及老婆甘庭碧生病要动手术,儿媳姚天琼的眼睛和儿子李云刚的肾也要动手术,孙女李丹要读书,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

  2014年,镇、村领导干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把李增全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石滩镇工作人员张令成了李增全的第一帮扶责任人。这之后,张令积极想办法减轻李增全家的负担,帮其找回住院的相关材料并申请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教育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

  2015年,申请产业发展帮扶资金4000元,送鸡苗50只,李丹高中生活补贴500元;2016年,国庆慰问金200元,房屋整治资金1300元;2017年,李丹上学国家补助5000元;2018年,国家补助医疗保险2622元,李丹学费4000元;2019年,李丹助学金3000元……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相继到来,不仅让老李家脱了贫,也让他的生活越过越有起色。

  除了政府的帮扶资金,老李还把家里的产业发展收入、家里的支出都记录在了“脱贫账本”上。细心的老李告诉记者,现在账本上的支出部分越来越少,收入的部分越来越多。老李笑呵呵地解释说:“需要钱的地方少,用钱也先用自己当村干部退休的钱。虽然人老了记性变差了,但国家给的钱必须记住。这些钱存起来省着花,以后还能拿去帮助别人。”

  临近中午,老李起身合上账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保险箱”,然后又把“保险箱”放回衣柜深处。这时,老李的妻子已准备好了午餐,摆好了桌凳。餐桌上有刚炖好的土鸡,还有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回锅肉和豌豆尖鸡蛋汤……老李看着眼前丰盛的午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敞亮的房间内,一家人欢声笑语坐在一起边吃边计划着明年扩大养殖规模的事,过去的穷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