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2月2日消息(记者雷恺)陕西省新闻办今天(2日)召开发布会,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介绍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情况。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在机构改革中保留省文物局并增设1个内设机构;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将文物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国率先编制《陕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陕西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创新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陕西革命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单位防雷设施建设规划》等,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完成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长征、抗战和石窟寺、秦岭地区、黄河沿线等文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为契机,全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石峁遗址和西汉、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9处42个点。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建成国家重点科研基地5个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获奖,其中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陕西推进“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周、秦、汉、唐都城和帝王陵开展的考古研究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奠定基础。5年来开展主动考古项目103项、配合基本建设项目540余项,发掘古遗址、古墓葬1.6万处(座)、出土文物4万余件(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30年来陕西有26项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有11项入选,近3年连续每年2项入选。陕西考古工作支持了国家大型基本建设,经考古发现建立的博物馆成为让世界了解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金色名片”,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陕西考古成果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源脉,展现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脉络,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中华文明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重大贡献提供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