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周口12月2日消息(记者胡晓辉)历经两年的考古发掘,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日前在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被发现,考古学家介绍,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据了解,28座仓储遗迹集中分布在时庄遗址一处面积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告诉记者,“此处正是集中存储小米和黄米的地方,建筑结构的本身和我们在现实中见到的粮仓建筑形制也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有绝水层,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一系列都符合粮仓防潮的特性”。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从整体布局上看,该台地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是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连间房,28座粮仓围绕在房子外围。此外,在该区域发现的同时期遗存以粮仓遗迹为主,极少见灰坑、陶窑、墓葬等其他类型的遗迹。专家表示,证明此处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城邑。曹艳朋说:“夯土围墙和粮仓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大型的人工建筑台基之上,这显然是经过人工规划的,从测年的结果看,年代在距今4000到距今3700年之间,基本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

  考古学家认为,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时庄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最集中,布局和结构最清晰的集中分布的粮仓遗迹。时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粮食储备、粮食管理,以及研究早期夏文化或夏代早期国家的构建、社会组织和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