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2月1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李媛媛 曲田)“十三五”以来,青海省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提高综合效益,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

  在海东市互助县晟茂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对收购的新鲜药材进行拣选、闷润、压制。这家公司已成为国内多家中藏药企业药材供应商。公司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周边地区中藏药材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种植合作协议。目前已带动1200户农户种植中藏药材,户均年增收3000元至5000元。

  晟茂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燕说:“现在做药材的加工,就是提高农户的收入,加工的空间利润就会提高。”

  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以“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的模式,鼓励刺绣艺人分散居家制作,实现居家挣钱。

  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刺绣艺人马长命姐告诉记者:“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比以前强的多了。”

  目前,这家公司已研发新产品200余种,通过展销会和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晓莉介绍:“线下我们将近有30个门店和代理商,线上我们开通了5个平台。青绣现在已经成为了乡村助农、扶农、强农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青海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7.9%以上。目前全省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40家,参加联合体的各类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达470个。已创建1个国家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27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8个产业强镇。全省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级132家。成立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油菜等5个产业联盟。培育产业联合体20个。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343家。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