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27日消息(记者郑澍)为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11月25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华南师大主办,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家围绕“用爱与智慧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后疫情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与情怀”主题,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模式及实践机制,以及“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合作机制等。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了题为“深化师德师风治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旨报告。任司长提到,教师工作不仅是教育的基础工作,而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基础工作,面对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新时代师德师风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日常管理全过程。师德师风治理重点工作要持续在严管上下功夫、持续在宣传教育上出实招、持续在责任落实上见真功。

  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同志表示,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师德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不仅涉及教师队伍的高度和美誉度,更是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当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重视师德的引领,又要注意人性化、人本化和人文化;要看到师德建设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也要看到师德建设的“尊重”“服务”意蕴。师德建设不是为了师德而谈师德,师德不是空的,而是要落实到现实教学活动和科研创造中,师德建设最终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培养具有反思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意识的新时代学生。教师固然有为“稻粱谋”的维度,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更在于为“道义谋”。他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先生以视频方式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支持。他表示,敬业爱生是最基本的师德,“要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华南师范大学王恩科校长表示,作为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大推动本科生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项目与广东中小学名师培训项目对接,打通职前职后师德养成教育的一体化壁垒,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时代楷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认为,道是规律,是法则,教师应有一种敬畏感。教育之道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师德之本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育人,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而学生观是检验师德的根本标准,学生观的逻辑起点:人——孩子——学生,不论品行优劣,不论成绩好差,不论外形俊丑,不论家境富贫,只因是个“人”,是学生,教师就应该永远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关爱,主动为其成长提供更为安全和温暖的环境。教育的真爱要像阳光一样均衡地洒向每个学生。陈立群校长更强调,教育者应眷注精神,育人教书,注重学生的精神奠基。

  在本次论坛上,粤港澳专家教师通过师德故事微视频、TED演讲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师德的意蕴和内涵。专家及师德楷模通过TED式10分钟演讲,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师德。

  “是那个爱我的老师改变了我,我就是从这样的太行上的山坡上的小村庄走出来的。我的老师给了我爱,让我有了梦想甚至是教育的信念。”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蔡辰梅看来,教育是从爱一个具体的孩子开始的,在本质意义上,爱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情感,更是教育的方法论。

  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黄佑生科长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特点进行解读,提出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培训者要了解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特点,做好分层培训,注重对不同阶段教师师德的培养。

  澳门中华总商会商训夜中学教师黎洁谊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与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黎老师坚持用真心、爱心、耐心打开学生的心窗,影响学生的心智、心态、心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变化。

  贵州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任校长、2020年感动广州最美教师、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詹雯校长分享了她的支教之路,在国家极度贫困县——纳雍,詹校长倾情投入,建设校园,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温度。她提到,“触动灵魂的教育可以唤醒生命的价值,有温度的教育可以激活生命的灿烂。”每一位老师都应带着爱与责任,与孩子共同前行。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婧老师扎根罗湖,潜心美育,她认为,师德应该是和学生一起向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