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余江11月25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陈建红)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就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如何让家风成为文明传承的第一驿站,如何让家风促乡风,江西省余江区作出了生动实践。

  中童镇鸭塘许家:崇德励学,诗书济世长

  时值初冬,前几天阳光洒在身上,令人感觉很舒适。余江区中童镇鸭塘村委会主任许海顺家里,墙上挂着一副制作精美的牌匾,上书鸭塘许氏十字祖训“忠孝、家和、书香、勤俭、积善”。旁边一本封面烫金的《鸭塘许氏传家书》,在阳光反射下有几分耀眼。在暖意融融的农家小院落座,年近古稀的许海顺向记者讲述了他家家规的由来。

  鸭塘许氏家族世居中童镇鸭塘许家村,上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优良家风。许海顺的父亲许东才与母亲周早莲育以务农为生,有五子二女,一生勤劳。1980年,26的许海顺外出闯荡,用扁担挑着家乡生产的300副眼镜走南闯北。凭着一股韧劲,以及余江人骨子里让顾客得实惠的朴素思想,30年后,许海顺众兄弟姐妹的眼镜店已遍布齐鲁大地,2014年,他们的眼镜店占据市场消费份额半壁江山。

  2017年,已担任15年淄博市总商会江西企业商会会长的许海顺回到家乡,他不做董事长做村主任,带领乡亲投入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

  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基于这一认识,鸭塘许氏传人、许海顺的长子许长华在祖辈、父辈、同族兄弟的支持下,2017年发起成立“鸭塘许氏同心教育基金”,给予许氏家族子弟资助和奖励,已举办4届许氏宗亲励学典礼。特别是今年8月初第四届励学典礼上,一群少年正衣冠、点朱砂、拜先师、拜高堂、成人礼、授家书……一整套励学礼仪古今交融,庄重典雅,获周边群众点赞。

  第4届许氏宗亲励学典礼(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与有无良好的家风家训密切相关。”许海顺介绍,许氏家族的“崇德励学”家风教育,就是期望激励、引导家族后人。这种一脉相承的家族式教育文化正在焕发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余江乡村治理创特色品牌。

  邓埠镇桥西殷家:潜移默化,百善孝为先

  家内满室馨香,里巷必然和美。不久前,邓埠镇桥西殷家组织一群少年开展“百善孝为先”教育活动,让遵礼守德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其中7岁的殷昊宇小朋友把奶奶左冬香的脚放在热水里,为奶奶按摩、洗脚。他看到奶奶脚上的老茧,不由得红了眼眶。奶奶也被孙子的感情打动,说“我们要为孩子做榜样。”

  其实,左冬香孝顺长辈的事迹已在邻里间传为美谈,她80多岁的婆婆生病卧床,她近在身边换尿布、喂饭喂水,无怨无悔。

  传统文化熏陶下的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晚辈在耳濡目染中,无形间潜移默化。

  7岁的殷昊宇小朋友帮奶奶左冬香洗脚(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杨溪乡琯溪村:文化溯源,家风促乡风

  鸭塘许氏家族的家风“传奇”、桥西殷家的温情一刻并非个例,“好家风涵养好乡风”的故事在余江多地上演。余江杨溪乡琯溪村是江州义门陈氏的一个分支,自公元1062年义门分析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文化溯源焕发出活力。琯溪村持续挖掘“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义门陈家风文化,走进村里,一眼望去,“庄乐人欢老少歌太平,国兴民富百姓颂党恩”,兴乐亭上所写的这幅对联令人注目;村史馆内,《陈氏家法三十三条》、《陈氏家训十六条》端正地摆放在馆正中央;家家户户挂牌家规家训,注重对家人、子女“修身、齐家”教育,以家规树家风,以家风促乡风。

  琯溪村家家户户挂牌家规家训,以家风促乡风(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村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青山绿水使人陶醉。“颜值”高起来,产业建起来,乡村文明也“活”起来。琯溪村已发展成为颇具深厚历史印迹又有时代风貌的绿色生态新村。凭借义门陈传统祖训和家规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2018年,琯溪村被评为“鹰潭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在脱贫攻坚战中,余江同步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和乡风文明,同时持续大力表扬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践行有目标、赶超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