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枣园小区“拉家常”议事会(央广网记者 刘天思 摄)

  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消息(记者刘天思)闲置配电室华丽变身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角边地再利用升级厨余垃圾处理站、公共共享空间翻新重装亮相……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大兴区立足“新国门·新大兴”区域定位,依托“区级统筹、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社区协调、居民议事”的“五方联动”,以清源街道枣园小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打破小区之间物理界限,通过跨社区资源共享,开创“片区统筹、街区更新”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大兴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中,充分依托“拉家常”议事会机制,实现了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枣园小区:召开22次拉家常议事会 半数以上居民同意才实施改造

  “以前,买菜到距离最近的菜市场需要步行20分钟,小区内没有健身设施,聊天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居住在这里的张大爷说,小区改造之前,召开了22次“拉家常”议事会,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建议都被采纳并成为了现实。

  如今,在公共活动空间里,秋千滑梯、露天电影、跳蚤市场、环形跑道、生态廊架、共享洗菜池等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这里成为了老人和孩子们最喜爱的场所;为了解决居民的生活所需,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空间,提供社区便利店、主食厨房、文具书吧等便民生活配套;同时,社区利用闲置边角地还建立了厨余垃圾处理站,让厨余垃圾不出社区就能变成有机肥料,同时在场地内打造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与枣园小学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环节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老百姓的事还得老百姓做主,根据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需求和重点,枣园小区依托“拉家常”议事会机制,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组建了“居民智囊团”。改造前,全方位征集居民对社区更新及物业服务相关意见,“实际上就是问计于民,结合小区实际,按照小区居民的意愿经过充分论证后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初步方案需公示征询居民意见,半数以上的居民同意后,方可最终定稿实施。”枣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茂会介绍。

  枣园小区23号楼居民张爷爷家住1楼,老两口身体状况均不是很好,喜欢安静,因此在与居民沟通并考虑老人身体状况后,将现有慢跑道改线,绕过了张爷爷家的窗口。

  三合南里社区:小围合、大开放,街区全域整体更新

  三合南里社区由三个独立小区组成,小区内部公共空间较少且欠缺便民配套服务。针对老旧小区内部资源挖潜困难的情况,小区改造实现向外拓展,打破单个社区的物理空间边界,以所在兴丰街道辖区为基本单位,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相邻社区组成的“街区”乃至区域整体资源,以区域内强势资源带动自平衡及“附属型”弱资源社区,形成资源互补的组团联动改造,实现“片区统筹、街区更新。”

  为增加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在三合南里社区改造过程中,将社区外闲置的锅炉房和堆煤场进行提升改造,引入便民菜店、社区食堂、品牌餐饮、图书阅读、体育运动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造集便民服务和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同时,将闲置的底商空间重新规划,优化地面铺装、墙面门头,将原有陡坡改为适老化台阶及坡道,引入药房、中医、商超、理发等便民业态,针对社区居民、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多项便民优惠服务。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强筋健骨”的同时,鼓励居民群策群力,邀请社区内有才艺的退休业主高叔叔,为社区大门题字,“建馨嘉园”四个字,既结合了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又体现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和对生活家园的美好祝福。

  今年,大兴区将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工作,通过区级统筹、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社区协调、居民议事,打破小区之间物理界限,统筹全域资源,拓展社区公共服务辐射范围,实现资源互补、统筹平衡组团联动。截至目前,枣园社区和三合南里社区作为大兴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试点,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588万元,启动25个改造项目,已完成21个,剩余4个将于12月全面完工。下一步,大兴区将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推广复制多元协同、资源统筹更新方式,带动相邻街道、各社区积极挖潜、利用社区空间和服务资源,逐步覆盖大兴区全域范围,实践“片区统筹、街区更新”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大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