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央广网记者 尧遥 拍摄)

  央广网衡阳11月4日消息(记者尧遥)“幸福是什么模样,是常常坐在爸爸的肩上;幸福是什么模样,是天天依偎妈妈的身旁……”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官家嘴镇大源村的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排练室里,孩子们悠扬深情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启航留守儿童合唱团”是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4月,首批招募了66名留守儿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教授王育霖应祁东启航学校创始人陈亮伟的邀请过来考察,王教授感动于学校对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便志愿公益担任了合唱团团长。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王育霖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每周往返湘潭和祁东之间来学校给合唱团排练,平时还会通过电话、视频进行指导。学校还专门邀请深圳童声合唱专家、湖南城市学院的专家老师多次来校指导训练。很快,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参加专业赛事频频获得优异成绩。

 

  王育霖教授指导留守儿童合唱团训练(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近期,湖南省推出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广受关注。其中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讲述了一位支教老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得以重返校园,支教老师教孩子们合唱,让他们获得自信、拥抱希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正是祁东启航学校的留守儿童合唱团。

  9月27日晚,《大地颂歌》在湖南长沙梅溪湖大剧院正式首演,启航学校的留守儿童合唱团也参加了演出。再过几天,《大地颂歌》将亮相国家大剧院,孩子们也将前往北京表演。大山里的合唱团,走向了省城,走进了北京。

  “特别开心,一种形容不出来的兴奋!”合唱团成员、11岁的周诗琪难掩自己的激动。参加合唱团让读六年级的她收获良多,性格更开朗了,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了,学习也进步了。“我要更努力,上更大的舞台。”

  王育霖坦言,当时自己来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唱得多么专业,因为我发现这里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快乐,我只希望他们能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合唱团相处三年多,王育霖每次排练都会按专业的程序来进行,“孩子们很聪明,理解能力也很强,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孩子们还不太愿意接近这位教授团长。“先要跟他们做朋友。”王育霖说,经过了长期的磨合,现在他和孩子们已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最感动的是:每次来,他们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王老师您什么时候走?’每次走,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什么时候再来?’”

  “文化扶贫,需要持之有恒。”王育霖感慨,“这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有帮助,最关键的是对他们的心理帮助。”

  如今,合唱团已在校园里“扎了根”“开了花”,成为了留守儿童的幸福港湾。启航学校校长陈亮伟介绍,学校还根据学生们的“心愿清单”,开设了葫芦丝、手风琴、古筝等20多门特色艺术课程,“音乐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希望这些山村孩子能更加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祁东启航学校的手风琴课程(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祁东启航学校开设了多种特色艺术课程(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祁东启航学校的古筝课程(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留守儿童合唱团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祁东启航学校通过大力实施教育文化扶贫,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打造高品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中汲取知识养分,快乐健康地成长。

  “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谈到办学初衷,陈亮伟掷地有声。陈亮伟的家乡在祁东县西部的乡镇,自己算是中国的第一代留守儿童。现在这里有六千多名留守儿童,他迫切地想让更多社会资源帮助孩子们,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一些孩子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2016年8月,陈亮伟就邀请了各界代表人士,在学校召开了“实现精准帮扶,关爱留守儿童”的座谈会,明确了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会”等17条关爱措施,并组建了祁东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

  每逢节假日,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联系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或辅导功课,或捐款捐物,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实际困难。陈亮伟还邀请北京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市少年宫乐团等来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支教,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7年5月,学校筹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多次邀请高校心理学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目前,学校正着手筹建湖南省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院,让留守儿童教育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祁东启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我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农村孩子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陈亮伟欣喜于孩子们站在舞台上发自内心的自信,“扶贫先扶智,我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用教育和文化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