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0月30日消息(记者桂园)今天(30日)上午9时许,济南泺口浮桥渡口旁,随着“泰山号”盾构机的巨大刀盘破土而出,“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的东线隧道率先贯通,穿越地上“悬河”。穿黄隧道计划于2021年10月通车,届时开车4分钟即可穿越黄河。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位于济南城市天桥区,南接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隧道全长476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米,双管双层设计,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隧道管片外径15.2米,是目前黄河上最大的隧道,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隧”。

  该隧道穿越的黄河段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河床高出南岸天桥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施工风险高。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盾构经理董冰介绍,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河底长距离钙质结核层。有1000米的区间为钙质结核“密集区”,最硬岩石强度达到45兆帕,相当于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最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了2米,取出58块坚硬的石头。

  中铁十四局集团充分发挥在水下大盾构施工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依托大数据、BIM和物联网技术,对隧道遇到的复杂难题进行了专项科研攻关。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形成科研成果18项,报审实用专利13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盾构隧道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据悉,西线隧道目前正按计划顺利掘进,预计2021年春节前实现贯通,穿黄隧道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开车通行隧道最快4分钟即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个小时,有效助力携河北跨,加速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