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0月22日消息(记者桂园)山东省济南市把脱贫质量摆在扶贫工作首位,着力巩固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成效,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2万名贫困人员基本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6元,贫困群众满意度达到99.7%以上。

  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济南市加快产业带动全员覆盖,推行贫困村产业扶贫“1+1”工程,引导贫困村发展种养加、乡村旅游、光伏项目1463个,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和一个光伏发电项目,贫困群众户年均增收1500元,贫困村集体年均收入突破8万元,超过10万元的贫困村占到30%。

  济南市还创新实施“插花户”产业帮扶,整合各级资金,建成镇级产业扶贫项目438个,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承包经营、项目分红等方式,实现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扶贫专岗”应设尽设。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资,在村内设立产业辅助、村务服务、互助照料三大类扶贫专岗1.56万个,推动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产业园区、扶贫车间、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4.36万人次。

  针对困难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问题,济南市将医疗、教育作为阻断贫困群众致贫源头的重要突破点。深化医疗扶贫,贫困患者门诊享受“三免六减半”优惠;对高血压等10种慢性病患者,实行免费用药并对行动不便的送药上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即时结算,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再报销等“六重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不超10%,累计帮扶14万人次2亿多元。

  济南市建立了“即知即改”的贫困户危房动态改造机制。加强贫困户危房动态监测,定期集中检查,逢暴雨等灾害天气即时排查,对新出现的危房,按照“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宜租则租、宜保则保”的原则,因户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应改尽改,累计改造11062户,没有发生一起贫困户住危房情况。开展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按照“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子女拿一点”的模式,对不属于危房但居住条件差的贫困户进行人居环境提升,重点修缮破损墙体门窗,更换老旧用电线路,补齐基本家居用品,累计改善21718户。

  针对特困失能群体,济南市推行以“赡养互助”为核心的亲情助老。开展孝善扶贫,老人、子女和村孝善扶贫理事会三方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子女供养照料义务;设立孝善基金,对子女缴纳赡养费的,基金给予每位老人每月不低于20%、最高80元的补助,受益贫困老人3.58万人。同时推行“邻里照料”,设立200多家邻里互助点,聘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购“五助”照料服务,惠及贫困人口1万多人。实施以“扶残济困”为核心的助残工程。对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由政府全额代交;免费救治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贫困残疾儿童康教结合和送教上门;建设“绿泽画院”等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86处,给予“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