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20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唐奇云)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长三角气象宣传联盟联合举办的“智慧气象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活动今天(20日)启动。此次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气象保障的全新需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提高长三角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领域下功夫、求实效,合力以智慧气象服务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共绘智慧气象保障服务蓝图 插件式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据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冯磊介绍,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气象部门已联合完成长三角一体化智慧气象保障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可研的编制。该平台主要面向构筑长三角气象保障服务共同体发展方向,按照“+气象”服务理念,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以长三角气象信息资源共享“一朵云”为基础支撑,以“技术+数据”为双驱动,以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按照“小前台+大中台”架构,建设跨省域、开放式、可扩展的长三角一体化气象保障服务平台,由安徽省气象局搭建中台架构,各省市气象局贡献资源。三省一市气象部门将共同探索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机制协同,把各自优势转化为共同优势。

  按照项目设计,该平台建成后,将实现一体化交通气象服务、高质量环境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等功能,插件式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流程的更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气象保障奠定基础。

  大数据深度融合 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样板间”

  冯磊告诉记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称为“制度创新样板间”。如今,以示范区为服务试点区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的“样板间”建设也吹响了冲锋号。

  该示范项目拟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气象保障系统(样板间)建设,通过城市运行大数据与气象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城市运行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为示范区三地气象部门提供业务技术支撑,赋能气象部门的业务融合汇聚;另一方面系统建成后将接入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为示范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大脑”的各应用提供智慧气象服务保障赋能。

  “长三角示范区气象保障系统”功能框架主要包括示范区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分系统、示范区交通气象一体化保障分系统、示范区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气象保障分系统、示范区生态气象服务分系统、示范区旅游气象分系统、示范区绿色农产品气象赋能分系统、示范区健康气象服务分系统、示范区三维天气实况和预报天图、示范区汇聚展示主屏等9个分系统,提供气象全量数据服务、提供基于位置和时间的气象信息服务、提供基于场景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

  烟雨江南指数、花期预报、萤火虫观赏…… 特色气象服务探索友好型发展新模式

  “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底色。为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针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气象精密监测和精细服务需求,长三角气象部门通过对长三角示范区的空气质量指数、水体质量、植被固碳释氧能力、植被覆盖度和生态质量指数等生态环境参数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评估,研制示范区高时空分辨率水体植被生态气象监测服务产品,进一步保障长三角示范区的生态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另一方面,“长三角示范区气象保障系统”还将针对旅游、康养等生态相关领域开展特色气象服务,包括构建晚霞指数、烟雨江南指数等特色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各类花期预报气象服务,萤火虫观赏气象服务,制定特色气候康养适宜性评估技术指标体系及评价规则,开展长三角示范区气候康养特色资源区划评估等,助推长三角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试点面向长三角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供气象服务支撑,赋能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助推示范区农业转型升级。

  气象保障制度创新 全面筑牢长三角示范区气象防灾减灾首道防线

  在多领域深度融入方面,长三角气象部门将连联合针对长三角示范区公路交通、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公共卫生等多领域开展一体化气象保障,

  冯磊表示,示范区将统筹规划综合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建立交通气象智能预警预报模型,为示范区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基于道路的实时气象信息监测和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基于车辆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围绕长三角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对区域联防联控和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的需求,设计和提供针对长三角及示范区的通风廊道监测产品、针对示范区的污染物入流和出流评估等产品,为长三角及示范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及靶向性管控提供气象服务支撑;建设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保障平台,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流程触觉感知信息化、通信传输集约化、决策指挥智能化,为长三角及示范区提供人影保障技术支撑;为示范区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建筑施工场景精细化风险预警服务;通过准确切入影响公众生活的社会需求,把气象部门精细化气象预报数据与园林部门树木生长数据以及蚊子生长的环境特点相结合,分别建立飘絮预报和蚊子出没的人工智能模型,进一步提升服务价值,解决市民身边的痛点,为示范区卫生防治和群众出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建立一致的气象预警标准,示范区内气象部分将试点统一发布气象预警,保障气象预警的标准及内容一致、发布渠道统一。建设与预警管理部门标准化对接的预警信息共享发布平台、与公共发布渠道对接的智能化发布渠道,为社会公众防灾避灾提供支撑。在常规气象灾害预警外,示范区气象部分将联合开展区域内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实现暴雨预报向影响预报的延伸。并通过与示范区应急、水务等部门建立暴雨内涝和城市排水风险预警联动工作机制,为政府决策部署、部门应急联动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