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正源扎曲河(央广网记者 张雷 摄)

  央广网囊谦10月19日消息(记者张雷)10月16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第三站前往青海省“南大门”、澜沧江正源扎曲向南流出青海的囊谦县。

  上午9点,采访团从杂多县出发,沿224省道在山间公路上行进两个多小时,进入囊谦县境内。澜沧江正源扎曲河犹如一条玉带飘在青藏高原,向下切出深深的河谷。车队穿越雄伟的囊谦大峡谷,历时5小时,行程240多公里,来到囊谦县城。

  囊谦县有巴曲、热曲等五条澜沧江上游支流贯穿全境,为青藏高原上的囊谦县带来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和高山森林、湿地草原并存的多元生态系统,赋予当地农牧业生产和旅游文化事业发展优越的条件。

  17日上午,采访团先后来到囊谦县癿扎林场、尕尔寺大峡谷原始森林风景区采访。

  据了解,癿扎林场从1998年国务院颁布禁伐令、三江源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开始就开始禁伐禁牧。2005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投资5.2亿元,实施1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项目、452万亩封山育林项目以及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项目。癿扎林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草场火灾发生率明显下降,杜绝了盗伐木材的现象。

  癿扎乡干部曲杰江措介绍,癿扎林场面积110万亩,全乡共有126生态管护员,都是当地农牧民。通过禁伐和封山育林,从前林场内低矮的灌木林明显增高,林木稀疏的地方苗木密度也明显增加。山区雪豹、棕熊、狼猞猁、麋鹿、麝、白唇鹿、岩羊和藏麻鸡等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活动,数量明显比以前多了。

  今年41岁的癿扎乡巴麦村村民桑周才仁告诉记者,他全家6口人,和妻子养育了4个孩子,2个孩子上学,2个孩子还小,家里有30头牦牛。2015年他成为生态巡护员后,经常要外出巡山,孩子和牦牛主要靠妻子照看。

  桑周才仁说,生态管护员主要承担护林、防火、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向农牧民宣传禁牧禁砍防火知识等任务,工作很辛苦,还特别危险,一个月下来,至少20天是在山里。每次至少2个人一起巡山,有些地方开摩托车到不了就骑马,没地方住就找牧民家借宿。如果遇到野兽,只能用木棍把野兽吓走。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当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近两年,囊谦县在尕尔寺大峡谷建设了国家3A级旅游景点尕尔寺大峡谷原始森林风景区,建成尕尔寺大峡谷旅游风情园,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农牧业集体和农牧民增收。

  尕尔寺大峡谷旅游负责人曲布塔生介绍,风情园去年投入经营,解决了癿扎乡巴麦村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开业一个月就接待了几百名游客。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仅接待游客2000多人。

  曲布塔生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完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自驾营地。他表示,有信心将来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解决更多人就业,为村集体带来更多收入。

  在囊谦县癿扎林场、尕尔寺大峡谷原始森林风景区采访过程中,采访团偶遇一群野生岩羊,大约有一百多头,大家兴奋地与岩羊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随行护林员说,这么大规模的岩羊群他们也很少见。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癿扎乡吉沙村,观赏囊谦县民间艺人和舞蹈演员在草原上表演独具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歌舞“热巴舞”“弦子舞”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囊谦古舞“卓根玛”。

  “卓根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布扎西介绍,“卓根玛”是融舞蹈、音乐、诗体唱词为一体的藏族古老的民间歌舞,内容以祈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为主。他是家族“卓根玛”第四代传人,除了教儿女业余时间学习,还带了40多个学生,希望能把澜沧江畔这一古老民间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