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10月15日消息(记者万存灵)2019年6月5日,福州召开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发布“三个福州”行动方案,吹响了以“三个福州”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一年多来,福州市紧紧扭住产业、项目“牛鼻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夯实基础。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60.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较全省高0.6个百分点。

  鲲鹏展翅高飞 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链

  上机箱、组装CPU、组装内存条、装机箱风扇……只要2分钟,一台搭载国产化芯片的主机就能在福建省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完成生产。

  位于高新区的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是我省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自5月项目一期投产以来,已实现量产,可达到年产10万台的能力,能充分满足我省对国产信创服务器、PC整机的替代需求。

  “我们的产品集结了一系列行业‘顶配’——采用华为8核鲲鹏920高性能通用微处理器和主板,运用自主研发的领先生产工艺,装载国产配件,可实现目前技术条件下,整机产品能达到的最高性能水准。”福建省海峡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国内计算机的主机较多采用英特尔芯片,此次通过与华为合作,实现“中国芯”的替代,在多环节具备自主生产的特质。

  作为福州新基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该基地致力创建、培育和发展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整机品牌,开展高端整机全国产化替代与应用示范。

  据介绍,福建省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到2022年将实现年产30万台产能,届时将整合融进大数据应用软件等实现再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整机设备的智能链。

  夯实全产业链 海上风力发电领跑亚太

  不久前,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传来好消息: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纪录。它的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风电开发能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项目位于福清江阴港经济区,是集海上风电装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占地1000亩,总投资40亿元。目前,已引进2家风机厂、1家电机厂、1家叶片厂、1家结构件厂,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50亿元,将实现海上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和钢结构等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大型化、高端化和福建造。

  “作为‘海上福州’建设重点项目,福州正在依托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打造风电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助力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市海上办负责人说,福州持续推进210个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带动,优存量、扩增量,抓龙头、铸链条,增强产业集聚力,发展更具创新活力的海洋经济。

  加快开拓新空间 谱写“海上福州”发展新篇章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去年以来,福州描绘出一幅向海图强的蔚蓝画卷。

  交通基础设施向立体伸展。总投资超212亿元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立项获批;国际深水大港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生产性泊位1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6个,开辟国内外航线73条。

  临港工业向两翼加速集聚。申远新材料、中景石化、福化天辰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以宝钢德盛、大东海、三钢闽光为龙头的钢铁产业规模加速壮大;以三峡风电产业园为载体,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加速集聚……福清、长乐、连江、罗源工业投资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支撑作用增强。

  现代渔业向深远海迈进。福州(连江)远洋渔业基地获批,成为第三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全国首创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连江县启用;福州在全省率先入渔南极海域,进行试验性生产作业;离岸深水环保智能渔场等养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捕捞—养殖—加工—仓储—贸易—物流”全产业链的水产品产业集群粗具规模。

  2019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600万元,提前实现“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向海进军,福州步履坚实、足音铿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海上福州’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四大特色临港产业基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强市。”福州市海上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