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10月11日消息(记者万存灵)随着全国首个自主开放城市大脑在福州启动建设,百余项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可信数字身份应用、城市体检信息平台等一批场景相继投入使用,福州城市治理正加速步入“智治”阶段。

  “过去2-3小时的审批,这次只用了10分钟不到,还免去了许多基本信息的重复填写,比以前方便多了!”这是福建成景运输有限公司经办陈浩登录省网上办事大厅,办理“运输企业运输建筑垃圾备案”事项后的感受。提速来自今年4月福州在全省首推的行政审批“秒批”服务,标志着福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秒批”服务是“网上申请、自动审批、即时结果”的智能审批模式。经办人员在网上提交材料,后台由机器审批,全程受理零窗口、审查零人工、领证零上门,以审批提速服务复工复产。

  不仅审批速度变快,要提交的材料也少了。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审批优化了事项办理方式,精简身份证明类材料,自动获取、复用相关信息,也减少了申请人信息填报的数量。

  而这背后,少不了技术和业务上的配合。据悉,在找出审查标准简易明确、申请流程易于程序化的事项基础上,“秒批”服务攻克了“数据共享”和“智能化改造”两大难点。

  一方面,对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省市场监管局企业信息库及市可信电子文件库等主要接口,获取申请人相关信息,推动申请条件、申请表单、申请材料的复用及共享。另一方面,详细分析每个事项审查环节,通过引入数据查询核验、图像识别、语义理解识别等技术手段自动校验,智能化生成业务办理结果。

  去年8月,“鼓楼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开启鼓楼居民与社区互动的数字化新模式。据介绍,“幸福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设了事项告知、社区党建、有话要说、社区服务、民情恳谈、办事指南、心愿墙、社区公约等8个功能菜单。

  社区工作与“幸福通”的结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也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间“线上会客厅”。

  “电影制片厂公寓内垃圾分类亭安放不够合理,部分业主生活受影响。”不久前,家住南街街道小柳社区的郑先生通过“幸福通”反映问题。随后,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公司与居民代表展开讨论,敲定了新分类亭的位置、朝向。

  对于居民通过“随手拍”功能上传的各类身边问题,“幸福通”后端可直接连接“鼓楼智脑”,一采集到信息就会立即启动“一线处置”。全区各级各部门无缝衔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综治、市容、市场监管、环保等28个部门的187类事项,都能通过“一线呼叫”,让相应职能部门定时、定点报到并采取措施。

  “我们在‘幸福通’上表达了几次看法,都得到了快速回复,事情也有了实质进展,以这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还是挺便民的。”居民郑先生点赞。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向城市管理全过程、多领域延伸,福州的“城市大脑”在不断“扩容”,福州的城市治理能力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大步迈进。

  打开福州的数字城管系统,你能看到一张覆盖全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项目的“电子地图”。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的平台,形成“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

  “电子地图”上的每一部件都能准确定位责任主体,每一案件都能全程跟踪,开启了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城市管理的大小‘病症’,只要上报给这位‘城市管家’,它就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批转给责任单位,并督促解决,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