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9月28日消息(记者徐升)今天下午,在银川火车站二楼候车大厅,一场以同庆祖国华诞、共度中秋佳节为主题的国庆献礼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展出71件铁路“老物件”,唤起了现场每一位现场旅客的铁路记忆,表达着铁路人对祖国的祝福。 

  书法展示(央广网发 通讯员闫军摄)

  活动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车站牵头,联合银川客运段、银川房建段、迎水桥车站、银川供电段、银川电务段、宁夏铁发集团7家兄弟单位,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71件老物件进行展示。

  铁路记忆(央广网发 通讯员闫军摄)

  铁路“老物件”里有文化的脉络,历史的传承,更有新中国交通发展的最美见证。展架里,一本旅客车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打开翻开册页,一张张卡片式的硬板票引入眼帘,它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历史”最长,堪称“爷爷辈儿”。随后“软纸票”开始代替“纸板票”上岗,最后出现的就是蓝色磁介质票,直至现在,候车室里随处可见实名制验证闸机,车站已逐步实现刷脸进站、刷卡进站。火车票的从“有”到“无”,成为铁路科技进步的缩影,更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央广网记者徐升摄)

  “蒸汽机车乘务员必备四大件”也是被大家热点关注的。它们是是竹篮子、“检点锤”、饭盒和《司机手账》。饭盒为铝制,因用餐条件有限,吃饭只能自己带米和菜,在行车途中用锅炉或机车蒸饭箱加热;通过“检点锤”的锤击可以及时发现螺母松动等不安全的隐患,确保火车安全运行;《司机手账》是乘务员每天的行车记录;竹篮子则是乘务员的“工作包”,乘务员出乘时,所有的工具就都放置在这里。这几样展品,直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人工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

  电话等老物件(央广网发 通讯员闫军摄)

  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势。参加工作不久的银川房建段职工杨宁磊在此次展出中担任讲解员,他说:“一本本发黄的奖励证书的背后,是老一辈铁路人的汗水和青春。作为新时代的铁路职工,老一辈铁路人全身心投入铁路事业的奉献精神让我倍感振奋,这将成为鞭策我不断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

  礼仪展示(央广网发 通讯员闫军摄)

  为了营造“双节”氛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车站还专门邀请了8位宁夏铁路老书法家,他们挥毫泼墨,用他们的真情为祖国生日和中秋佳节的到来,送上他们的一份祝福。与此同时,车站还邀请了宁夏剪纸艺术家李小花参加活动。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片,在她手里片刻之间,一列奔驰的火车赋予眼底,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不一会公功夫,“中国梦”“爱护铁路 人人有责”等作品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