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平顶山9月19日消息(记者赵飞 胡晓辉)河南省鲁山县是农区,全县山地多,农村河流多。记者来到了离县城几十公里的山区乡镇,感受这里正在上演的一场波及千家万户的探索,县委组织部长刘泉说,在咱们绿水青山上来做活“党建+产业”这篇文章,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决胜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这项探索叫党建四链,主要内容是“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综合起来一句话,就是把党建和民富搁在一块打理。“又要搞啥概念?”干部们疑虑重重,但不到一年,上下有了感觉,河滩荒地变成了农业示范区,破旧民房变成了度假小区。农民们也不喜欢折腾,但喜欢他们一上来干的清河道、建产业、能人带,有钱挣这些实事。

  组织建在产业链,壮大特色产业 

  “今天中午接待了3桌客人,赚了不少钱。”团城乡花园沟村经营农家乐的贫困户刘喜旺、田花朵夫妇边打理餐桌边介绍。“去年五一假期,通往花园沟村的路堵了几次,村民养的鸡都给吃完了。”提起本村的旅游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周现发喜不自禁。

  去年,团城乡成立旅游产业党总支,把全乡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抱团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带,一年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花园沟村建成清水源山居特色民宿和10个特色农家小院,安置了60多名贫困户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针对乡村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等现象,鲁山县把从事相同或相近产业的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再组建为产业党支部或党总支,引领党员、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和贫困户,由“单打独斗”转向规模化发展,由零星的产业点汇聚成产业带。目前,县里共成立了7个产业党总支、84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做到了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挺起了产业发展“主心骨”。

 

  党员聚在产业链,服务产业发展 

  “前两个月蓝莓熟的时候,俺村的驻村干部成了‘快递员’,天天帮忙往外送货。”库区乡搬走岭村村民谷树洋说道,河南城建学院派驻该村的驻村干部杨尧军、胡建业,帮助村民往市区配送蓝莓3000多斤,销售额6.75万元。该乡36名党员组建蓝莓产业党总支,乡村党员干部围绕蓝莓产业的发展,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建成蓝莓种植园区19个,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鲁山县把奉献意识强、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产业党组织负责人,并组织懂技术的农村无职党员认领政策宣讲、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业发展示范岗,并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促使无职党员挑大梁、当先锋。同时,鲁山还开展了“一名党员和一名致富能手联系帮带一户贫困户”的“2+1”帮扶活动,建立帮扶对子8500多个,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技术等一体化服务。

 

  人才育在产业链,强化智力支撑

  “以前一亩荒滩地上种花生或红薯,满打满算一年收入只有600多元。现在平整后建香菇大棚,一亩地上面最少能建2座香菇大棚。一袋香菇净利润6元左右,一亩地里能收入7万多元。”鲁山县西北山食用菌产业党总支书记雷根宪说道:“我们邀请吉林大学教授定期来现场考察,还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研发出了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

  瓦屋镇牵头成立了鲁山县西北山食用菌产业党总支,下辖11个党小组62名党员,覆盖全镇11个食用菌基地,依靠技术人才,建成了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496座,不仅使全镇1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还带动周边4个乡镇5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鲁山县通过双向培养育人才,致力于把党员培养成产业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同时,该县还依托基层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和无线广播服务系统,开展学习培训、生产交流等,把群众培养成致富能手。此外,鲁山县还把农技专家、乡土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才等组织起来,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25个乡镇分团,分包联系产业项目,手把手教技术、带项目,目前共开展产业技术帮扶5800多次,培训群众4.6万余人次。

 

  农民富在产业链,共奔脱贫富路

  “外人都知道我们五里岭的酥梨好吃,但我们牌子不响、收益不高。在产业党总支的运作下,我们聘请专业团队打造了这个‘鲁山硒梨产业、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展示五里岭酥梨的‘新名片’。”走上董周乡五里岭林果经济长廊,该乡乡长李志豪热情推介新建的酥梨产业园。据他介绍,董周乡建立了五里岭林果产业党总支,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鲁山硒梨”商标,带领2800多户群众参与林果种植5万余亩,年产果品逾10万吨,产值达2.65亿元。鲁山采取“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出一大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特色产业。

  同时,鲁山县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上建立产业党组织,党员参与项目建设,带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既壮大了本地特色产业,还增加了就业岗位,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全县555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

瓦屋镇党建宣传栏(央广网记者 胡晓辉 摄)

荒滩地上建起的食用菌标准大棚(央广网记者 胡晓辉 摄)

库区乡蓝莓种植园(央广网记者 胡晓辉 摄)

团城乡特色民宿(央广网记者 胡晓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