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9月19日消息(记者何伟奇)记者从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1-8月,广东车险保费收入470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从9月19日起,广东正式施行车险综合改革方案,在改革过程中实现车险市场秩序稳定,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

  广东长期以来都是全国最大的车险市场,服务的车主超过2000万。2020年9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9月19日开始全部使用新条款。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短期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

  降价主要体现在商业车险。《指导意见》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使车险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同时根据实际风险情况,重新测算了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两方面的因素都使消费者需要支付的保费金额总体有所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某台车支付的保费是增加还是减少,或者减少的程度有多大,则是各种因素总体影响的结果,比如车型、出险次数、以及保障程度的变化等。

  增保在交强险、商业险方面都有明显体现。交强险方面,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商业险方面,三责险责任限额从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可以满足更加多样性的风险保障需求。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

  提质涉及的方面更多。产品条款方面,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引导行业规范增值服务,制定包括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增值服务的示范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行业建设方面,全面推行车险实名缴费制度,促进信息透明,防止销售误导、垫付保费、代签名等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推广电子保单制度,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基础上,鼓励财险公司通过电子保单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车险承保、理赔等服务。强化监管方面,完善费率回溯和产品纠偏机制,运用实际经营结果加强对车险费率厘定假设的回溯分析。建立每1-3年调整一次的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测算的常态化机制。提高准备金监管有效性,健全保费不足准备金计提标准,及时准确体现经营损益情况,防范非理性竞争行为。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刚性约束,督促财险公司强化质量和效益意识。强化中介监管,严厉打击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虚开发票、捆绑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破坏公平竞争、损害车险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

  通过费率的奖优罚劣,引导车主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在此次改革中,涉及交通事故的费率浮动系数进行了优化。商业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至少前3年,降低对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奖优罚劣机制运用得更加合理。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石道坚提醒,车主应对本次车险综合改革有正确认识,慎重考虑商业险退保问题。一些人可能利用车主掌握信息不全的弱点,故意误导车主甚至诱导车主不当退保,但一旦退保,相关人员可能面临佣金返还、支付退保手续费以及无赔款优待系数重新计算等问题,就可能导致实际缴纳的保费不降反升等一系列问题,反而使自身利益受损。另一方面,车主只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减少出险次数,才能最大程度享受改革的红利。此外,如果未来加入交通违法系数因子之后,保险费率就将与遵守交通法规情况直接相关,如果出现了交通违法违规,即使没有出险,保险费率也很可能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