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13日消息(记者桂园)作为渔业大省,山东通过发展立体养殖,向大海要空间。近年来,山东105处省级海洋牧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像农民种地一样不断深耕海洋,不仅实现了海上的“金山银山”,更实现了海上的“绿水青山”。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毗邻海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上世纪以来,山东先后掀起以海带、对虾、扇贝等为重点的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然而,由于大面积近海养殖和过度捕捞,一些野生海洋生物大量减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探索海上养殖,但养殖方式、养殖品种过于单一。卞大鹏说这跟种地是一样的,单一品种的养殖就会造成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环境压力增大。从2000年以后,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推出了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模式,也就是立体养殖。通过立体养殖,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万多亩的海域仅海带一项就可年产30万吨,占到全省20%以上。但海带不耐高温,每年8、9、10三个月是立体养殖模式上层水域空缺期。为解决这块收益,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创新推出了和种地一样的“轮作”模式,就是在高温期养殖龙须菜。通过发展立体养殖,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万亩海域养殖空间增大了,养殖品种增多了,效益也实现了增长,单亩养殖效益比传统提高20%以上。

  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海洋牧场10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44处,居全国首位。通过改单一品种单层养殖为多品种间作、轮作、立体养殖,改高密度养殖为合理疏养,使海水养殖成为“净化水质”的手段,不仅让海洋变成了沿海渔民的“金山银山”,也变成了山东海洋环境美化、净化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