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8月12日消息(记者贾宜超 通讯员包国安 陈星宇)大型活动场馆主体结构是怎样搭建的?大跨径桥梁采用哪种结构更安全?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又是如何拼接而成?8月10日,中国十九冶在成都郫都区举办“打造精品钢结构 筑牢基建钢筋铁骨”主题企业开放日宣传活动,将这些答案一一揭晓。

  走进位于郫都区的中国十九冶成都钢结构厂生产车间,一番忙碌的景象呈现在面前,工人面前弧光闪烁,行车在轨道上频繁移动,来回运输钢材和大大小小的构件。据车间主任介绍,当前厂里正在为该公司承建的成资渝高速公路、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生产钢箱梁构件。中国十九冶成都钢构厂拥有现代化大型厂房6万余平方米,钢结构生产班组7个,生产车间现拥有全新、国内先进的四条轻钢、重钢、箱型结构、空间网架生产线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钢结构制造设计年生产能力8万至10万吨。

  这些普通的钢板又是如何组合成为构件的呢?记者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第一道工序——下料,该工序的主要工作是放样、切割、剪板、钻孔等,为后面的装配工序提供材料。为了把好第一道质量关,下料班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先后改进各种设备10余次,重钢班组则自发成立QC活动小组,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不断优化工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在活动现场,一场“灯泡上面烧铁丝”的技能秀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它的挑战难度在于用火焰温度接近2000摄氏度的气割枪烧断离灯泡表面只有1.2毫米的铁丝,但要保证灯泡完好无损。挑战该项技能的是有“成都工匠”称号的李仁全,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

  像李仁全一样的技能人才是中国十九冶保证钢结构产品质量、擦亮钢结构“金字招牌”的重要保证。目前成都钢构厂有“四川省杜勇冷作钣金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成都市李仁全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服务于生产,不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新员工入厂技能培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对工艺进行创新革新,对急难险重任务进行突击帮扶等。

  今年三月,因工作需要,“李仁全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突击队”增援该公司承建的安徽省巢湖市东外环(长江路-凤凰山路)项目。仅用5天时间,焊接了17道管道接口,以外观成型美观、质量优良的结果完成了焊接任务,确保该项目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施工节点。

  据悉,中国十九冶当前实施了以设计施工总承包为引领,以建筑产业化为平台,以建筑业的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全面构建冶金、交通、市政、房建、绿色环保、地下空间与轨道工程六大业务体系,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完整的工程产品服务链和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