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贺兰山上俯瞰银川平原(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央广网银川7月1日消息(记者廉军)记者近日对贺兰山重点区域进行了现场采访,惊喜地发现,经过3年多的强力综合整治,贺兰山生态呈现出巨大变化,绿色新生态跃然而出,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正在恢复本色。

贺兰山北段矿区治理后(央广网发 宁夏自然资源厅供图)

  3年来宁夏以守护好贺兰山生态屏障为已任,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强力推进贺兰山生态综合整治恢复。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治理修复面积达200平方公里,贺兰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众意识也从“靠山吃山”变成“育山护山”。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因贺兰山而存而兴,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因富藏煤炭、硅石等资源,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大规模过量开采和露天作业,留下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山体,采矿让一些山峰消失了,变成了百米深的沟壑,甚至造成宁蒙两自治区边界无法界定;采矿剥离的渣石堆积成山,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北段各主要沟道内拥挤着无数的洗煤厂、储煤场,污染着大气和地下水质,环境极度恶劣。生态功能遭到巨大破坏,“采矿经济”留下巨大“生态赤字”。

贺兰山北段矿区治理前(央广网发 宁夏自然资源厅供图)

  面对千疮百孔的“父亲山”、触目惊心的污染现状宁夏人忧心如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开始算环境账和经济账,大账小帐一起算,大家形成共识:地方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都是“小利”,长效治理让绿色生态贺兰山造福宁夏和国家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石炭井大磴沟治理后(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贺兰山自然环境恢复牵涉方方面面,任务复杂艰巨、社会高度关切。2017年5月宁夏党委、政府铁拳治乱,全面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卫战,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重点对45处严重损害贺兰山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的点位进行专项整治,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消除损害贺兰山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

石炭井大磴沟治理前(央广网发 宁夏自然资源厅供图)

  相关地市、部门联合对保护区内所有陵园公墓、矿山企业、旅游设施、种植基地、废弃矿点等开展了拉网式排查,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多轮拉网式、间歇式、阶段性督查,用一年多时间对169处整治点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编制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制定“绿色矿山”标准,启动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2019年宁夏出台《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将建立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本底。

治理前的贺兰山采矿区(央广网发 宁夏自然资源厅供图)

  石嘴山市是贺兰山生态综合整治的主战场。以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塞上煤城”石嘴山市在阵痛中艰难转型,贺兰山石嘴山段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点多面广程度深,是中央环保督察和环保约谈整治的重点区域。石嘴山市组建清理整治工作指挥部,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驻点贺兰山开展工作。仅整治现场会、协调会、问题调研会等全市开了1800多次,其间与企业个别洽谈1242次,集中约谈62次,关停企业214家,解决职工转岗就业近千人。3年多来,全市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退出煤炭产能1600万吨,造林绿化10平方公里,播撒草籽近200平方公里,治理修复面积146平方公里。

  今年石嘴山市进一步将贺兰山生态修复整治向纵深推进,目前贺兰山大蹬沟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项目、王泉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驴子沟造合生态修复工程等16个工程项目,已完成治理面积12000多亩,绿化面积52000亩等,举全市之力打响的贺兰山生态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