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机场工作人员正在为乘客办理登机手续(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央广网阿里6月30日消息(记者普布次仁 王宇)西藏阿里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为“天边的阿里”。2010年7月1日,一架A319型客机划破长空,阿里昆莎机场从此正式通航。今年是阿里机场通航十周年,噶尔县昆莎乡上架起的这座“空中金桥”令天堑变通途,正不断让秘境阿里为世人所熟知,更为阿里运来源源不断的幸福。

从拉萨飞来的乘客们顺利落地阿里机场(央广网记者 王宇 摄)

  阿里距离拉萨1500多公里,距离首都北京5100公里。2010年以前,当地人出行只能通过国道219线去往西藏区内各地及新疆和田。昆莎机场通航后,从阿里到拉萨,仅需2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从阿里出发,1日之内,可通过民航前往我国各地。

  当记者乘坐的航班抵达阿里昆莎机场时,航空管理部经理贡觉曲桑正在紧张忙碌。贡觉曲桑家住机场所在的昆莎乡索麦村一组。2007年5月昆莎机场在海拔4274米的大戈壁开建,建设者们一边从内地运来小到螺丝钉这样的紧缺物资,一边吸着氧气顽强工作。谈及当年进出阿里的难,贡觉曲桑深有体会。

贡觉曲桑(中)和徒弟们正在通信机房内进行相关操作(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1998年,贡觉曲桑坐进大卡车的后车厢里,跑了一周多的土路才到达拉萨,然后坐上飞机到内地去学,后来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据他回忆,为了让家中的四个孩子都上好学,他父母一咬牙把家里的牛羊都卖光了。

  听到家乡要建机场的消息,远在成都上大学的贡觉曲桑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放弃在拉萨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机场的第一批员工。他说:“小的时候在这里长大,毕业回来给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刚上岗的时候,内地援藏的师傅教得很好,自己成长得也快,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已考取了十几个民航类执照。”十年磨一剑,贡觉曲桑和十几个当初一起来到昆莎机场的大学生们如今都已成长为机场的中坚力量,身兼数职。

贡觉曲桑(左)正在检查机场的气象自动观测站设备(央广网记者 王宇 摄)

  昆莎机场在不断建设,而周边村民的家院也从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房。村里人在工地上投劳挣钱,上过学的还在机场里找到了工作,这些都成为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

  索麦村村民土登是贡觉曲桑的叔叔,土登年轻时很少有机会离开村里,当时即便是前往最近的阿里地区仍需近三个小时。现如今,土登的几个孩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他自己有时还会坐上飞机去到拉萨或者内地。他说:“阿里机场通航之后,老百姓去拉萨或者内地旅游、看病、上学都很方便,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距离昆莎机场五十多公里的阿里地区,亦可以看到机场给当地带来的许多变化。阿里地区一家海鲜店商户说:“海鲜这些东西没通航之前是不敢想的。”阿里地区一名服装商户介绍:“阿里地区通航10年,人越来越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收入也越来越高,我在10年时间里发展了6家品牌店。”

贡觉曲桑正在对机场的仪表着陆系统设备进行检修(央广网记者 王宇 摄)

  在贡觉曲桑看来,机场带来的改变远远不只这些。他说:“之前很多牧区的小孩,父母是不愿意让他们去上学的,上学还不如在家里放牛、放羊、种田,也饿不死。现如今他们能走出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愿意让小孩去上学。”

  据了解,昆莎机场通航初期每周只有一班飞机,每趟航班仅能保障30多人出行。如今机场已通航拉萨、喀什、乌鲁木齐、西安这4大城市,累计保障航班7169架次,运输旅客491367人次,运输物资365吨。阿里地区行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机场通航后,阿里全区接待游客量从2010年的6.1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09.99万人次,年均增长38%;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74亿元,年均增长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