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葛修远)“做好黄河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深入发掘黄河文化和当地红色文化,以旅游带动黄河沿岸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带来了推动黄河沿岸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以及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提高补助标准等方面的建议。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循化县脱贫摘帽、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

  解决了贫困的问题,如何让乡亲们更加富裕,是马乙四夫这两年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基层的人大代表,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黄河文化的挖掘上。

  黄河发源于青海,在青海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青海各地干部群众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这引起了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的马乙四夫的关注,而他今年正好准备了一份“推动黄河沿岸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的建议。

  马乙四夫说,黄河文化是宝贵的财富。黄河贯穿循化县境内90多公里,两岸的生态曾经相当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以后,两岸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就为做好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黄河两岸群众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马乙四夫建议,国家层面在青海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推动黄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夯实文化传承保护的基础。